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6 篇 期刊文献
  • 6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7 篇 理学
    • 181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4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0 篇 农学
    • 1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19 篇 工学
    • 6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28 篇 青藏高原
  • 15 篇 wrf模式
  • 13 篇 黄土高原
  • 12 篇 数值模拟
  • 12 篇 闪电
  • 12 篇 黄河源区
  • 11 篇 降水
  • 9 篇 土壤温度
  • 8 篇 巴丹吉林沙漠
  • 7 篇 能量平衡
  • 7 篇 感热通量
  • 7 篇 陆面过程
  • 7 篇 高原季风
  • 6 篇 变化趋势
  • 6 篇 非均匀下垫面
  • 6 篇 气温
  • 6 篇 土壤湿度
  • 5 篇 光伏电站
  • 5 篇 地表能量通量
  • 5 篇 wrf

机构

  • 13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2 篇 兰州大学
  • 12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1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7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4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 4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作者

  • 58 篇 吕世华
  • 29 篇 高晓清
  • 26 篇 奥银焕
  • 22 篇 胡泽勇
  • 22 篇 张广庶
  • 21 篇 王彦辉
  • 20 篇 李亚珺
  • 19 篇 李振朝
  • 17 篇 余晔
  • 16 篇 韦志刚
  • 15 篇 李照国
  • 15 篇 汤懋苍
  • 14 篇 武斌
  • 14 篇 文军
  • 14 篇 张宇
  • 13 篇 张荣
  • 13 篇 惠小英
  • 13 篇 张彤
  • 12 篇 解婷婷
  • 12 篇 苏培玺

语言

  • 23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早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排序:
我国北方500hPa春、夏季平均长波年际异常的EOF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1期31卷 102-112页
作者: 魏红 韦志刚 刘慧 李振朝 王超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敦煌戈壁秋初太阳分光辐射及其反照率特征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 2012年 第11期33卷 1937-1943页
作者: 郑志远 韦志刚 李振朝 王超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利用2010年9~10月实地观测资料,分析了敦煌戈壁地秋初地表太阳总辐射和分光辐射及其地表反照率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辐射及反照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季节转换,受天文因素太阳南撤的影响,地表总辐射及分光辐射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LM3.5模式对青藏高原玛曲站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6期31卷 1511-1522页
作者: 陈渤黎 吕世华 罗斯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通用过程模式(CLM3.5)和青藏高原玛曲站2010年6月-2011年2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9个月的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辐射通量、能量通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结果表明,CLM3.5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玛曲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绿洲边缘夏季晴天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 2012年 第11期33卷 1944-1950页
作者: 王超 韦志刚 李振朝 候旭宏 刘慧 魏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610225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利用2009年敦煌绿洲边缘稀疏植被下垫夏季观测资料,从中选取5d资料完整的连续晴好天气,系统分析西北干旱区下垫夏季典型晴天的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总辐射较大,高于同期华南湿润地,但低于青藏高原北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鄂陵湖湖滨地夏季近地层微气象特征与碳通量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12年 第5期31卷 602-608页
作者: 李照国 吕世华 奥银焕 王少影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2010年夏季鄂陵湖湖滨地试验观测资料,从中选取资料较好的5个连续晴天,分析了该地草甸夏季局地气候、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以及碳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①夏季晴天湖滨地近地层气象要素受到湖风的较大影响,风向昼夜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漠辐射和能量平衡的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12年 第11期31卷 1443-1451页
作者: 李建刚 奥银焕 李照国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2009年7月24日-9月12日"巴丹吉林沙漠—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巴丹吉林沙漠典型晴天条件下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西走廊沙漠泡泡刺群体光合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 2012年 第9期32卷 1866-1873页
作者: 周紫鹃 苏培玺 解婷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以河西走廊沙漠典型的荒漠植物泡泡刺群落为材料,运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与改进的同化箱联合对其7月和8月中旬的群体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分析群体光合速率与立地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泡泡刺群体对干旱荒漠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0年我国天灾预测结果的回顾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1期31卷 144-149页
作者: 廖留峰 汤懋苍 高晓清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2010年是我国的一个重灾年,利用天灾(旱、涝、震)预测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震、西南地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续大旱、汛期长江中下游和青海省多雨、2010年8月7日晚暴雨引发的舟曲泥石流等天灾的预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玛曲高草甸地表辐射与能量收支的季节变化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3期31卷 605-614页
作者: 王少影 张宇 吕世华 尚伦宇 张少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中国科学院黄河源气候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了玛曲高草甸地表辐射与能量收支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玛曲高草甸入射太阳辐射与净辐射年累积量分别为6482.2和2577.2MJ.m-2.a-1;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5,生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下垫辐射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3期31卷 615-621页
作者: 马迪 吕世华 奥银焕 赵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