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0 篇 期刊文献
  • 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0 篇 理学
    • 213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7 篇 农学
    • 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24 篇 工学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32 篇 青藏高原
  • 19 篇 黄河源区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数值模拟
  • 14 篇 黄土高原
  • 13 篇 闪电
  • 13 篇 降水
  • 11 篇 土壤温度
  • 11 篇 土壤湿度
  • 10 篇 陆面过程
  • 9 篇 能量平衡
  • 9 篇 巴丹吉林沙漠
  • 7 篇 感热通量
  • 7 篇 气温
  • 7 篇 高原季风
  • 6 篇 地表能量通量
  • 6 篇 变化趋势
  • 6 篇 非均匀下垫面
  • 6 篇 植被覆盖度
  • 6 篇 冻融过程

机构

  • 13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4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兰州大学
  • 11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1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0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9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 5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作者

  • 61 篇 吕世华
  • 35 篇 文军
  • 29 篇 高晓清
  • 28 篇 奥银焕
  • 24 篇 胡泽勇
  • 23 篇 张广庶
  • 22 篇 王彦辉
  • 21 篇 李亚珺
  • 21 篇 刘蓉
  • 21 篇 张宇
  • 20 篇 李振朝
  • 19 篇 李照国
  • 19 篇 余晔
  • 18 篇 田辉
  • 18 篇 wen jun
  • 16 篇 韦志刚
  • 15 篇 武斌
  • 15 篇 汤懋苍
  • 14 篇 张彤
  • 14 篇 zhang yu

语言

  • 2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第25期39卷 15737-15738,15778页
作者: 雒新萍 王可丽 江灏 孙佳 朱庆亮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目的]研究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2000~2008年黑河流域2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候资料,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9年来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3期31卷 629-637页
作者: 栾晨 宋敏红 蔡英 钱正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3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76-2008年中国西部强震与下游干旱的统计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3年 第6期32卷 1812-1819页
作者: 张凯 汤懋苍 高晓清 郭维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根据强震形成的外核对流上升体对地壳的“顶托说”, 震后地壳要逐渐恢复到原态需经历一个被拉张的过程, 地温略微降低, 在大气圈中表现为干旱少雨。对1976-2008年中国西部36次震级Ms〉6.5级强震进行了分析, 发现强震之后在其下游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巴丹吉林沙漠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沙漠 2014年 第2期34卷 488-497页
作者: 李建刚 奥银焕 李照国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新疆气象台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和研究"于2009年7—9月在巴丹吉林沙漠取得的系留气球、GPS探空等加强观测资料,分析了沙漠夏季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及风等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丹吉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1年中国4次成灾性气候异常及其原因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3年 第3期32卷 904-908页
作者: 梁丰 汤懋苍 高晓清 惠小英 郭维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为了研究地震与气候异常的关系,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对2011年发生在我国的4次成灾性气候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游春、夏季大旱的直接原因是3月24日发生在缅甸的7.2级地震;长江中下游6月上旬出现旱涝急转则与3月11日日本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半球春季雪盖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3年 第6期32卷 1712-1719页
作者: 何媛 杨若文 文军 曹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 云南昆明650091
利用1973-2009年美国大气海洋局环境卫星数据和信息服务部提供的北半球雪盖积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和云南122个气象观测站5月降水资料,对北半球春季雪盖积与云南5月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春季雪盖与云南5月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气要素结合的廊坊地区暴雨落区预报方法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1期33卷 270-276页
作者: 郭立平 汤懋苍 杨德保 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 廊坊065000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730000
从地气耦合的观点出发,利用1980-2009年冀中廊坊地区暴雨资料、MICAPS资料、地0 cm、地下10 cm和20 cm地温资料,以及气温、水汽压和气压等地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分析了廊坊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地气要素分布、变化特征、配置关系以及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北省廊坊地区暴雨预报的地气学方法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3期33卷 868-876页
作者: 郭立平 汤懋苍 刘艳杰 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 廊坊065000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730000
利用1981 2011年发生在中国及周边地区4级以上地震资料和廊坊地区降水资料,首先分析了落在廊坊地区境内的地震"拍涡"和河北省境内4级以上地震引发的"震源涡"对廊坊地区降水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统计分析了由于地热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酒泉地区暴雨模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5期35卷 1257-1269页
作者: 王田田 高晓清 尹宪志 王研峰 王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20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兰州730020
利用区域气候站逐时降水实况资料和NCEP l°×l°的6 h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运用WRFV3.2模式,采用不同积云对流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对2012年6月4 5日发生在酒泉地区的暴雨过程开展了敏感性试验。从降水量和降水落区等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6期31卷 1591-1600页
作者: 李照国 吕世华 奥银焕 文小航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感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