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0 篇 期刊文献
  • 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0 篇 理学
    • 213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7 篇 农学
    • 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24 篇 工学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32 篇 青藏高原
  • 19 篇 黄河源区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数值模拟
  • 14 篇 黄土高原
  • 13 篇 闪电
  • 13 篇 降水
  • 11 篇 土壤温度
  • 11 篇 土壤湿度
  • 10 篇 陆面过程
  • 9 篇 能量平衡
  • 9 篇 巴丹吉林沙漠
  • 7 篇 感热通量
  • 7 篇 气温
  • 7 篇 高原季风
  • 6 篇 地表能量通量
  • 6 篇 变化趋势
  • 6 篇 非均匀下垫面
  • 6 篇 植被覆盖度
  • 6 篇 冻融过程

机构

  • 13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4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兰州大学
  • 11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1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0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9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 5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作者

  • 61 篇 吕世华
  • 35 篇 文军
  • 29 篇 高晓清
  • 28 篇 奥银焕
  • 24 篇 胡泽勇
  • 23 篇 张广庶
  • 22 篇 王彦辉
  • 21 篇 李亚珺
  • 21 篇 刘蓉
  • 21 篇 张宇
  • 20 篇 李振朝
  • 19 篇 李照国
  • 19 篇 余晔
  • 18 篇 田辉
  • 18 篇 wen jun
  • 16 篇 韦志刚
  • 15 篇 武斌
  • 15 篇 汤懋苍
  • 14 篇 张彤
  • 14 篇 zhang yu

语言

  • 2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271-280 订阅
排序:
北京地区雷电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观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1年 第1期51卷 46-62页
作者: 郄秀书 袁善锋 陈志雄 王东方 刘冬霞 孙萌宇 孙竹玲 Abhay SRIVASTAVA 张鸿波 卢晶雨 肖辉 毕永恒 冯亮 田野 徐燕 蒋如斌 刘明远 肖现 段树 苏德斌 孙成云 徐文静 张义军 高鹏 Da-Lin ZHANG 银燕 余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上海200438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100081 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昌330096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Maryland 20742USA
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简称:雷暴973)资助下,2014~2018年连续五年在北京组织开展了雷电(也称闪电)灾害天气系统的暖季综合协同观测实验,旨在获得对北京及周边城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LM4.0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及评估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4年 第3期38卷 499-512页
作者: 赖欣 文军 岑思弦 宋海清 田辉 史小康 何媛 黄曦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610225 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成都610072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呼和浩特010051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北京100085 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海口570203 丽江机场气象台 丽江674100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O)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ional Cen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一次对流降水模拟中边界层参数化和云微物理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一次对流降水模拟中边界层参数化和云微物理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栾澜 孟宪红 吕世华 李照国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引言青藏高原(下简称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高原以其强大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不仅影响着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会影响整个亚洲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1]。在全球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刘向培 刘烈霜 史小康 佟晓辉 贾庆宇 解放军65061部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INDV(描述归一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50a来洮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干旱演变过程
收藏 引用
干旱气象 2018年 第2期36卷 234-242页
作者: 朱丽 刘蓉 文军 赵敏 王超颖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利用洮河上游碌曲、中游岷县和下游临洮3站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结合中游和下游2个水电站年径流量资料,分析近50 a来洮河流域气候及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尤其在1997年前后明显升温,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荀学义 胡泽勇 崔桂凤 张和平 胡英华 杨保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了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了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重要环境影响
收藏 引用
干旱气象 2023年 第3期41卷 351-358页
作者: 张强 杨金虎 马鹏里 岳平 于海鹏 杨泽粟 王朋岭 段欣妤 刘晓云 朱飙 张红丽 卢国阳 王有恒 刘卫平 林婧婧 刘丽伟 闫昕旸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225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甘肃天水741001
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腹地,水汽来源匮乏,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特征。近年来随着区域降水的不断增加,中国西北暖湿化问题引起国际及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中国西北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重要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西宁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收藏 引用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 第5期34卷 90-96页
作者: 李成英 冉婧媛 马月花 黄鑫 权国苍 任文恺 黄芳芳 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为了有效评价西宁市浅层地温能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进而对较适宜区和适宜区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宁市通过利用浅层地温能可减少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向大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