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0 篇 期刊文献
  • 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0 篇 理学
    • 213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7 篇 农学
    • 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24 篇 工学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32 篇 青藏高原
  • 19 篇 黄河源区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数值模拟
  • 14 篇 黄土高原
  • 13 篇 闪电
  • 13 篇 降水
  • 11 篇 土壤温度
  • 11 篇 土壤湿度
  • 10 篇 陆面过程
  • 9 篇 能量平衡
  • 9 篇 巴丹吉林沙漠
  • 7 篇 感热通量
  • 7 篇 气温
  • 7 篇 高原季风
  • 6 篇 地表能量通量
  • 6 篇 变化趋势
  • 6 篇 非均匀下垫面
  • 6 篇 植被覆盖度
  • 6 篇 冻融过程

机构

  • 13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4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兰州大学
  • 11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1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0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9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 5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作者

  • 61 篇 吕世华
  • 35 篇 文军
  • 29 篇 高晓清
  • 28 篇 奥银焕
  • 24 篇 胡泽勇
  • 23 篇 张广庶
  • 22 篇 王彦辉
  • 21 篇 李亚珺
  • 21 篇 刘蓉
  • 21 篇 张宇
  • 20 篇 李振朝
  • 19 篇 李照国
  • 19 篇 余晔
  • 18 篇 田辉
  • 18 篇 wen jun
  • 16 篇 韦志刚
  • 15 篇 武斌
  • 15 篇 汤懋苍
  • 14 篇 张彤
  • 14 篇 zhang yu

语言

  • 2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过程模拟中的效应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2期33卷 323-336页
作者: 熊建胜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陈云刚 沈晓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2010年5月25日-12月31日玛曲高草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过程模式(CLM4.0)对玛曲高草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评估模式的模拟性能、模式对含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模式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对青藏高原地区过程模拟的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辐射脉冲特征及电流模型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17年 第5期28卷 555-567页
作者: 武斌 张广庶 文军 张彤 李亚珺 王彦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2012年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闪电三维辐射源定位结果和宽带电场脉冲波形同步数据,基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拟合发生在不同距离上不同类型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的双极性脉冲波形结构,反演初始流光通道内电流波形和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河源区若尔盖站冻融期土壤温、湿度的模拟与改进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2期33卷 337-345页
作者: 陈渤黎 罗斯琼 吕世华 张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过程模式CLM3.5对黄河源区若尔盖站进行了一年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观测值与模拟值,检验了该模式在黄河源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土壤温度的模拟,非冻结期较好,深层土壤温度稍偏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风场季节变率的高原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应用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5年 第4期34卷 881-889页
作者: 张少波 吕世华 奥银焕 马迪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采用1979-2012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地降水同化资料,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风场的变化特征,定义了一个新的基于风场标准化季节变率的高原季风指数IPMzhang,并与现有的季风指数IPMtang、IPMqi和IPMxun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土高原降水对土壤含水量和导热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3期33卷 712-720页
作者: 贾东于 文军 张堂堂 席家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基于局地降水是引起黄土高原塬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黄土高原白庙塬区20052010年观测的土壤含水量和降水资料以及2012年夏季观测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导热率与降水的相关关系,重点分析了10.0,20.0和4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塔绿洲农田下垫温湿度的非相似性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3期35卷 633-642页
作者: 张珊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苏有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2005年金塔绿洲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农田下垫上温度和湿度的非相似性。结果表明,低层风速较小和高层风速介于2~4m·s^(-1)时,温度和湿度标量的相似性较大,且温湿度的相似性随稳定度向近中性条件偏移而减小;R_(Tq)(n)和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雷暴系统影响下的黄土高原塬区微气象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7年 第2期36卷 384-394页
作者: 张新科 陈晋北 余晔 赵素平 贾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2012年5—9月中国科学院平凉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黄土高原塬区夏季发生的阵风雷暴、大风干雷暴和冰雹强降水雷暴过境期间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雷暴系统过境前几小时近地层便出现较强上升气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式CLM对若尔盖站冻融期模拟性能的检验与对比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14年 第5期19卷 649-658页
作者: 陈渤黎 罗斯琼 吕世华 张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模式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并被广泛应用的过程模式。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CLM3.0版本及CLM4.0版本在上述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2期33卷 301-312页
作者: 王青霞 吕世华 鲍艳 马迪 李瑞青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趋势最大,达0.004(10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热状况对边界层高度影响的模拟实验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6期33卷 1526-1533页
作者: 赵采玲 吕世华 李照国 李建刚 韩博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对夏季晴天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和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热状况下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沙漠的热状况和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白天感热输送越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