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0 篇 期刊文献
  • 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0 篇 理学
    • 213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7 篇 农学
    • 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24 篇 工学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32 篇 青藏高原
  • 19 篇 黄河源区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数值模拟
  • 14 篇 黄土高原
  • 13 篇 闪电
  • 13 篇 降水
  • 11 篇 土壤温度
  • 11 篇 土壤湿度
  • 10 篇 陆面过程
  • 9 篇 能量平衡
  • 9 篇 巴丹吉林沙漠
  • 7 篇 感热通量
  • 7 篇 气温
  • 7 篇 高原季风
  • 6 篇 地表能量通量
  • 6 篇 变化趋势
  • 6 篇 非均匀下垫面
  • 6 篇 植被覆盖度
  • 6 篇 冻融过程

机构

  • 134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4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兰州大学
  • 11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1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0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9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7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 5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作者

  • 61 篇 吕世华
  • 35 篇 文军
  • 29 篇 高晓清
  • 28 篇 奥银焕
  • 24 篇 胡泽勇
  • 23 篇 张广庶
  • 22 篇 王彦辉
  • 21 篇 李亚珺
  • 21 篇 刘蓉
  • 21 篇 张宇
  • 20 篇 李振朝
  • 19 篇 李照国
  • 19 篇 余晔
  • 18 篇 田辉
  • 18 篇 wen jun
  • 16 篇 韦志刚
  • 15 篇 武斌
  • 15 篇 汤懋苍
  • 14 篇 张彤
  • 14 篇 zhang yu

语言

  • 2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黄河源区玛曲草原草场退化原因调查分析
收藏 引用
生态经济 2011年 第2期27卷 166-170页
作者: 吕少宁 文军 康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黄河源区涵盖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部部分地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对下游的社会经济和水资源供给有着重要影响,而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黄河源区草场已经出现退化严重和草场承载力明显降低的趋势,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生境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的生理生化特征及适应性
收藏 引用
中国沙漠 2014年 第4期34卷 1007-1014页
作者: 周紫鹃 苏培玺 解婷婷 张海娜 李善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甘肃兰州730000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与GLDAS数据适用性评估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14年 第4期29卷 531-540页
作者: 李霞 高艳红 王婉昭 蓝永超 许建伟 李凯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沈阳辽宁11001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2010年黄河源区气温、降水量及流量变化;验证了全球同化系统(GLDAS)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并用其分析了水循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LDAS气温数据能够指示源区近30年尤其是近10年来气温升高及空间上从西向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11年 第6期16卷 760-766页
作者: 宋敏红 马耀明 张宇 李茂善 马伟强 孙方林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100085
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7个气象台站平均的气温变化趋势和气候系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1960~2005年间该流域中游日喀则站和下游林芝站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该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塔绿洲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水文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0年 第6期29卷 1414-1422页
作者: 赵林 陈玉春 吕世华 孟宪红 李万莉 李江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模拟了金塔绿洲南部边缘积约为6 km2的小水库(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的水文气象效应。结果表明:金塔绿洲附近的解放村水库积虽然很小,但水库水体具有比较明显的"暖湖"、"冷湖"和&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遥感数据监测若尔盖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3期35卷 643-650页
作者: 徐永明 张宇 白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基于1982-2006年的AVHRR NDVI和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通过数据一致性拟合建立了若尔盖高原的1982-2 013年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若尔盖高原32年的逐月植被覆盖度。验证结果表明,平均绝对误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库姆塔格沙漠东部复杂地貌地表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沙漠 2014年 第5期34卷 1194-1199页
作者: 柳本立 屈建军 杨根生 牛清河 安志山 高艳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部的沙漠、戈壁、绿洲、湿地、干河床等地貌单元地表沉积物化学元素的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的UCC标准值、Ba-Sr含量比值、化学蚀变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的元素特征差异显著,但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草甸湍流特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3期33卷 585-595页
作者: 陈云刚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熊建胜 沈晓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田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4年 第6期33卷 1514-1525页
作者: 陈星 余晔 陈晋北 张堂堂 李振朝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 平凉744015
利用2010年6月平凉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过程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温度积分法、温度预报校正法和谐波法三种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水分运动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0年我国天灾预测结果的回顾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2年 第1期31卷 144-149页
作者: 廖留峰 汤懋苍 高晓清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2010年是我国的一个重灾年,利用天灾(旱、涝、震)预测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震、西南地区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续大旱、汛期长江中下游和青海省多雨、2010年8月7日晚暴雨引发的舟曲泥石流等天灾的预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