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 篇 理学
    • 3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4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工学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主题

  • 4 篇 能量平衡
  • 3 篇 鄂陵湖
  • 3 篇 降水
  • 2 篇 黑河流域
  • 2 篇 湖泊效应
  • 2 篇 wrf模式
  • 2 篇 地表能量平衡
  • 2 篇 地表能量收支
  • 2 篇 辐射收支
  • 2 篇 小波变换
  • 2 篇 青藏高原
  • 2 篇 温度
  • 2 篇 土壤温度
  • 2 篇 北方降水
  • 2 篇 植被覆盖
  • 2 篇 归一化植被指数
  • 2 篇 中国东北
  • 2 篇 黄土高原
  • 2 篇 黄河源区
  • 1 篇 金塔绿洲解放村水...

机构

  • 2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8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1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5 篇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
  • 2 篇 解放军65061部队
  • 2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2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 篇 甘肃汇能新能源技...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2 篇 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 2 篇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
  • 2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1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作者

  • 10 篇 韦志刚
  • 8 篇 李振朝
  • 7 篇 高晓清
  • 6 篇 吕世华
  • 5 篇 王超
  • 5 篇 刘慧
  • 5 篇 魏红
  • 4 篇 郑志远
  • 4 篇 奥银焕
  • 3 篇 文小航
  • 3 篇 赵林
  • 3 篇 李照国
  • 3 篇 惠小英
  • 3 篇 邓国卫
  • 3 篇 汤懋苍
  • 2 篇 刘娜
  • 2 篇 武斌
  • 2 篇 刘建彪
  • 2 篇 李亚珺
  • 2 篇 刘蓉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西北三类典型裸土下垫地表宽波段发射率变化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6年 第6期40卷 1227-1241页
作者: 郑志远 韦志刚 李振朝 文小航 陈辰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未来地球研究院 珠海51908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25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西宁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收藏 引用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 第5期34卷 90-96页
作者: 李成英 冉婧媛 马月花 黄鑫 权国苍 任文恺 黄芳芳 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为了有效评价西宁市浅层地温能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进而对较适宜区和适宜区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宁市通过利用浅层地温能可减少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向大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5年 第2期38卷 222-231页
作者: 刘向培 刘烈霜 史小康 佟晓辉 贾庆宇 解放军65061部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珋INDV(描述归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IP5多模式集合对黄土高原地表辐射的模拟
收藏 引用
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年 第11期28卷 152-157页
作者: 郑志远 韦志刚 李振朝 刘慧 魏红 赵威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WCRP CMIP5提供的20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1861-2005年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短波辐射和净辐射呈减小趋势,长波辐射呈增大趋势。向下短波和向上短波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刘向培 刘烈霜 史小康 佟晓辉 贾庆宇 解放军65061部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INDV(描述归一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RF_Lake湖气模式对我国太湖的湖温模拟应用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 2014年 第2期40卷 166-173页
作者: 古红萍 沈学顺 金继明 赵林 肖薇 王咏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 北京100081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 犹他8432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南京210044
文章把一维热扩散湖模式成功地耦合到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3.2中,建立了湖气耦合模式。并用太湖区梅梁湾获得的2010年8月11—28日的观测资料对该耦合模式模拟湖温的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设计了3组方案进行对照试验,分别为:(1)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旱区黑河流域复杂地表蒸散量遥感研究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 第4期42卷 1141-1146页
作者: 王伟红 田辉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利用遥感技术估算区域蒸散量为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目前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卫星遥感蒸散模型日益成熟,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以往在黑河地区开展的遥感模拟研究成果,针对西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地区闪电辐射脉冲功率的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闪电辐射脉冲功率的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刘妍秀 张广庶 王彦辉 李亚珺 武斌 张荣 余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海南省气象局防雷中心
基于GPS同步和时差法定位技术的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辐射脉冲功率接收系统(中心频率为270MHZ,3dB带宽6MHZ),对青藏高原东部青海大通地区的闪电过程的辐射脉冲峰值功率分布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利用辐射脉冲接收系统,即斜率为24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亚季风区植被变化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13年 第18期58卷 1661-1669页
作者: 马迪 刘征宇 吕世华 MICHAEL Notaro 容新尧 陈广善 王富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WI 53706USA 北京大学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北京10087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模式3.5版本,研究了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气温降低0.93℃,其中夏季降低1.46℃,冬季降低0.40℃,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在该地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接地负地闪VHF辐射源放电通道和光学通道的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3年 第2期32卷 519-529页
作者: 武斌 张广庶 王彦辉 李亚珺 张彤 范祥鹏 吕伟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