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干旱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新疆开都河流域水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流域水-能源-生态综合收益最高为目标,建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进化算法(reference-point based many-objective,NSGA-Ⅲ)对模...
详细信息
针对干旱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新疆开都河流域水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流域水-能源-生态综合收益最高为目标,建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进化算法(reference-point based many-objective,NSGA-Ⅲ)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优化方案选择问题,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准则层构建流域水资源最适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最适配置方案相较于传统配置方案,水库发电量增加5.83%,农业经济效益减少2.34%,生态效益提高40.08%;当地种植结构需进行适当调整,应增加玉米和西红柿的种植面积,减少小麦、棉花和辣椒的种植面积;博斯腾湖大湖和小湖水位均达到最适生态水位。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氮磷输入对咸盐湖泊中陆源有机质降解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晰。文章采用微宇宙培养和地质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究无机氮和/或磷输入对不同盐度湖泊(即柴窝堡湖:2.15 g/L,巴里坤湖:74.56 g/L,幻彩湖:103.41 g/L)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羊茅草)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草源有机质实验组的CO_(2)产生速率(1.01~127.52μg C g^(-1)d^(-1))显著(P<0.05)高于不添加任何有机质和氮磷的对照组(0.58~5.05μg C g^(-1)d^(-1))。添加10倍氮和/或磷实验组的CO_(2)产生速率显著低于添加1倍氮和/或磷的实验组。实验样品中CO_(2)产生速率与Bacteroidia、Desulfobulbia及Desulf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ph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及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该研究结果为评估陆源有机质和氮磷输入增加对咸盐湖泊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