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6 篇 期刊文献
  • 8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4 篇 医学
    • 55 篇 中西医结合
    • 4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4 篇 临床医学
    • 4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4 篇 理学
    • 50 篇 生物学
    • 3 篇 生态学
    • 1 篇 物理学
  • 30 篇 农学
    • 13 篇 作物学
    • 6 篇 畜牧学
    • 4 篇 兽医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林学
    • 1 篇 水产
  • 23 篇 工学
    • 1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1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3 篇 hiv-1
  • 23 篇 动物模型
  • 20 篇 hiv
  • 20 篇 树鼩
  • 19 篇 艾滋病
  • 11 篇 抑制剂
  • 10 篇 猕猴
  • 9 篇 抗hiv活性
  • 8 篇 三叶因子
  • 8 篇 表达
  • 7 篇 灵长类动物
  • 7 篇 抗hiv-1活性
  • 6 篇 人免疫缺陷病毒
  • 6 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6 篇 乳腺癌
  • 6 篇 肿瘤
  • 5 篇 猴免疫缺陷病毒
  • 5 篇 天然化合物
  • 5 篇 纯化
  • 5 篇 aids

机构

  • 72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46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43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26 篇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
  • 24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
  • 20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17 篇 昆明医科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13 篇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
  • 13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12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模...
  • 11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8 篇 苏州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7 篇 昆明医学院
  • 7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
  • 7 篇 大理大学

作者

  • 135 篇 郑永唐
  • 52 篇 zheng yong-tang
  • 36 篇 张高红
  • 32 篇 杨柳萌
  • 31 篇 张云
  • 23 篇 徐林
  • 22 篇 王睿睿
  • 20 篇 李文辉
  • 17 篇 zhang gao-hong
  • 15 篇 陈策实
  • 14 篇 姚永刚
  • 14 篇 庞伟
  • 13 篇 罗荣华
  • 13 篇 yang liu-meng
  • 12 篇 王云华
  • 12 篇 zheng yongtang
  • 12 篇 zhang yun
  • 11 篇 夏厚军
  • 11 篇 赖仞
  • 11 篇 吕龙宝

语言

  • 28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2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收藏 引用
动物研究 2011年 第1期32卷 1-3页
作者: 徐林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展对人类疾病有效的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途径,一直是人口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任何人类疾病似乎都可归咎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病程、药物疗效和预后等。最有效的研究策略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各方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糖体失活蛋白抗HIV-1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Zoological Research 2006年 第5期27卷 541-548页
作者: 王建华 欧阳东云 王媛媛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抗HIV-1活性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RIPs类化合物代表了抗HIV/AIDS天然产物或先导化合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介绍RIPs的酶活性及其抗HIV-1活性入手,对RIPs抗HIV-1的可能机制,从与RIPs酶活性的关系、诱导HI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登革病毒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学杂志 2017年 第10期52卷 809-813页
作者: 张高红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登革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一种重要虫媒病毒引起的疾病。登革病毒感染能够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症状。迄今为止尚无抗登革病毒药物上市。研发中的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抗登革病毒的复制周期抑制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促癌因子TRIM59不依赖泛素化酶活性促进乳腺癌转移的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年 第2期49卷 191-192页
作者: 蒋德伟 陈策实 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650223
据2018全球癌症年报统计,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在癌症进程中,肿瘤细胞会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并适应微环境压力最终发生转移,而肿瘤细胞转移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临床上发生癌细胞淋巴结和骨转移的乳腺癌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IDS猕猴模型在HIV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Zoological Research 2007年 第5期28卷 556-562页
作者: 张高红 李明华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
对HIV疫苗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艾滋病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动物模型则为疫苗研究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IDS疫苗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SIV或SHIV感染的猕猴模型为最常用的AIDS研究模型,受猕猴背景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年 第8期37卷 1037-1041页
作者: 龙昕雁 罗荣华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当前对SARS-CoV-2的生命周期尚不完全清楚,至今只有瑞德西韦一种抗病毒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COVID-19的临床治疗。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疫苗上市,但不断出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 2021年 第20期39卷 80-91页
作者: 张登峰 徐敏 姚永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3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卓越创新中心 上海20003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呈指数式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A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愈趋严重。AD的遗传力接近80%,其人群易感程度、表型差异等性状特征受机体遗传变异的极大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RIM5α分子结构和限制HIV-1复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病毒学报 2009年 第2期25卷 148-153页
作者: 汤霞 况轶群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TRIM(Tripartite motif protein)家族蛋白,又称为三重基序蛋白,它们均含有RING、B-box和Coiled-Ciol三个结构域。TRIM家族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众多功能,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成熟都有密切关系。TRIM家族成员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性激素对天然免疫的调节改变女性生殖道HIV-1易感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年 第7期31卷 969-972,976页
作者: 张明旭 郑永唐(指导)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性传播已经成为HIV-1传播的主要途径。HIV-1性传播过程中,女性作为易感群体,在HIV-1感染者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中低收入国家中女性感染者占到了52%的比例,而在HIV-1盛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7%。
来源: 评论
树突状细胞在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疾病进程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Zoological Research 2010年 第1期31卷 57-65页
作者: 夏厚军 张高红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艾滋病(AIDS)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和药物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重要连接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抗原递呈细胞,在AIDS发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非人灵长类AIDS动物模型中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