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5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1 篇 理学
    • 86 篇 生物学
    • 29 篇 生态学
  • 92 篇 农学
    • 40 篇 作物学
    • 2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6 篇 林学
    • 12 篇 园艺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18 篇 工学
    • 5 篇 林业工程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3 篇 医学
    • 1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9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9 篇 拟南芥
  • 8 篇 青藏高原
  • 6 篇 生物多样性
  • 6 篇 新一代植物志
  • 6 篇 dna条形码
  • 6 篇 遗传多样性
  • 5 篇 流式细胞术
  • 5 篇 种子库
  • 5 篇 iflora
  • 5 篇 离体保存
  • 4 篇 植物多样性
  • 4 篇 种子萌发
  • 4 篇 分子系统学
  • 4 篇 种质资源库
  • 4 篇 紫花针茅
  • 4 篇 中国
  • 4 篇 花粉形态
  • 4 篇 种质资源
  • 4 篇 丛芽
  • 3 篇 基因组大小

机构

  • 91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5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9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23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23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22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20 篇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
  • 18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11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9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8 篇 云南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西南野...
  • 6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6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5 篇 红河学院
  • 5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东南亚...
  • 4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作者

  • 48 篇 李德铢
  • 32 篇 杨永平
  • 25 篇 王红
  • 20 篇 李唯奇
  • 19 篇 杨俊波
  • 15 篇 伊廷双
  • 12 篇 高连明
  • 11 篇 杨湘云
  • 11 篇 蔡杰
  • 10 篇 于富强
  • 9 篇 李雄
  • 8 篇 姚纲
  • 8 篇 郑国伟
  • 8 篇 王雨华
  • 7 篇 陆露
  • 7 篇 曾春霞
  • 7 篇 张志荣
  • 7 篇 胡向阳
  • 6 篇 杨云强
  • 6 篇 杨大松

语言

  • 1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烟促种子萌发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24年 第7期43卷 1941-1950页
作者: 许宏力 田亮 杨晓菲 聂强 曹德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昆明650201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昆明650091
野火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更新的重要驱动力,野火伴生的烟气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可以促进火后植物的种子萌发。传统观点认为,烟气中普遍含有纤维素热解产生的Karrikin类物质,是促进火后种子萌发的主要烟信号化合物。最新研究发现,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短穗竹居群遗传结构及气候适应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植物学报 2025年 第3期60卷 407-424页
作者: 张如礼 李德铢 张玉霄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昆明 65022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昆明 650201
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是中国特有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短穗竹栖息地遭到破坏,破碎化加剧,居群数量呈减少趋势.该研究对短穗竹6个居群36个个体开展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获得了 16 583个单核苷酸多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个居群羽脉山黄麻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5年
作者: 丁艳蓉 王怡然 郑艳玲 杨娟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为了解羽脉山黄麻(Trema levigata)种子的休眠特性,以采自石屏居群(SP)和元谋居群(YM)的种子为材料,探讨不同恒温、变温、赤霉素、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种子的形态、千粒重、含水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SP和YM的千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种高黎贡山附生兰的种子表面灭菌及生活力测定研究
收藏 引用
西部林业科学 2024年 第1期53卷 1-7,24页
作者: 李村富 浦秀丽 李春芳 蒋宏 何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云南昆明650201
为筛选出一种便捷、高效的测定附生兰种子生活力的通用方法,对高黎贡山2种附生兰的种子进行不同表面灭菌处理,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种子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结果显示:2种附生兰种子对灭菌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存在耐受性差异。金耳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响应面法优化六妹羊肚菌边角料中麦角硫因的提取工艺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5年 第3期44卷 145-159页
作者: 张凤明 甄梦玲 赵硕 田霞 于富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650106
为提高六妹羊肚菌边角料中麦角硫因的得率,以麦角硫因得率为评价标准,分析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麦角硫因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六妹羊肚菌边角料中麦角硫因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金顶侧耳无性阶段分子鉴定和显微形态观察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4年 第12期43卷 31-41页
作者: 秦琴 郭永杰 韦静宜 杜习慧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40133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云南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401329
基于采自昆明植物园生长在云南松腐朽树桩上的一簇野生菌丝,运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确定其为侧耳属真菌金顶侧耳Pleurotuscitrinopileatus,借助体视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到金顶侧耳无性菌丝和无性孢子的形态特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进展和未来设想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年 第4期36卷 409-416页
作者: 李德铢 蔡杰 贺伟 杨湘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款miRNA鉴定工具在非模式植物中应用的系统比较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3年 第10期21卷 3297-3307页
作者: 朱楚萌 朱安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为评估四款主流的miRNA鉴定工具(miRDeep-P2,Mirnovo,ShortStack,UEA s RNA workbench)在非模式植物中应用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本研究选取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以及非模式植物玉米(Zea mays)和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年 第5期23卷 1536-1545页
作者: 邱金水 蔡杰 杨娅娟 庄会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 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昆明650201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科技部和财政部设立的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目前由国内从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11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建设。为了实现各参建单位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数据汇交、资源共享和统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蔓菁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
收藏 引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1期37卷 131-136页
作者: 张洁 柯筱纯 刘园园 王春涛 杨永平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目的】优化蔓菁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提高出胚率,为蔓菁品种的纯化和种质创新提供重要基础。【方法】将54个蔓菁品种小孢子低温(4℃)和高温(33℃)各处理24 h,从中筛选出1个出胚率较高的品种,通过调整活性炭—琼脂糖及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