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41 篇 期刊文献
  • 12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18 篇 工学
    • 316 篇 水利工程
    • 296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6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82 篇 农业工程
    • 15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8 篇 土木工程
    • 5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38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6 篇 建筑学
    • 10 篇 林业工程
    • 9 篇 城乡规划学
    • 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矿业工程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机械工程
  • 374 篇 农学
    • 21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5 篇 林学
    • 6 篇 作物学
  • 279 篇 理学
    • 118 篇 生态学
    • 51 篇 地理学
    • 41 篇 大气科学
    • 38 篇 地球物理学
    • 34 篇 地质学
  • 26 篇 管理学
    • 19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经济学
  • 4 篇 法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294 篇 泥石流
  • 58 篇 汶川地震
  • 48 篇 滑坡
  • 44 篇 干热河谷
  • 39 篇 紫色土
  • 34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土壤侵蚀
  • 28 篇 蒋家沟
  • 27 篇 山地灾害
  • 24 篇 三峡库区
  • 23 篇 地质灾害
  • 21 篇 消落带
  • 21 篇 气候变化
  • 20 篇 土壤
  • 20 篇 地震
  • 19 篇 堰塞湖
  • 18 篇 防治对策
  • 18 篇 冲击力
  • 17 篇 上限定理
  • 17 篇 植被恢复

机构

  • 687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56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56 篇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
  • 190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07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82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67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63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62 篇 四川大学
  • 57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50 篇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
  • 50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48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48 篇 西南科技大学
  • 42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34 篇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
  • 33 篇 中国科学院山地表...
  • 33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 26 篇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26 篇 崔鹏
  • 83 篇 何思明
  • 82 篇 游勇
  • 77 篇 陈宁生
  • 75 篇 胡凯衡
  • 73 篇 柳金峰
  • 68 篇 cui peng
  • 66 篇 王道杰
  • 64 篇 陈晓清
  • 62 篇 熊东红
  • 50 篇 林勇明
  • 50 篇 贺秀斌
  • 49 篇 孔纪名
  • 48 篇 you yong
  • 47 篇 葛永刚
  • 44 篇 张信宝
  • 42 篇 苏正安
  • 42 篇 刘刚才
  • 39 篇 鲍玉海
  • 39 篇 wang daojie

语言

  • 1,463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146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震后裂缝危岩体的失稳机理与诊断方法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42卷 185-190页
作者: 吴永 何思明 李新坡 罗渝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震后山体结构破碎,崩塌频发,严重制约着灾后重建工作。从震后岩体实际结构状况出发,在分析诱发岩体崩塌的破坏性外力类型的基础上,借助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合理建模,阐明了震后岩体崩塌的机理,给出了崩塌发生的条件,为可预知余震强度震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水文过程的泥石流预报中前期有效降水量的确定方法
收藏 引用
科学进展 2015年 第1期26卷 34-43页
作者: 张少杰 江玉红 杨红娟 刘敦龙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泥石流预报的一个关键因子,但是确定此关键因子的常用方法存在参数取值过于人为主观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模拟降雨截留、入渗和蒸散发等水文过程的方法确定泥石流预报中的前期有效降雨量,并利用基于流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颗粒弹塑性碰撞理论模型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08年 第12期25卷 19-24页
作者: 何思明 吴永 李新坡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以Hertz弹性接触力学为基础,假设材料为弹塑性强化材料,并考虑接触压力作用下颗粒球体接触面上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的应力调整与释放,提出了一种新的颗粒弹塑性接触理论。以此为基础,在准静态假设的基础上,研究了颗粒间的弹塑性碰撞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岷江干流都江堰-汶川段水电工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41卷 151-156页
作者: 苏凤环 崔鹏 葛永刚 刘应辉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5.12"汶川地震震级强、烈度大、波及面广、成灾重,震后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对山区城镇村庄、道路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和通讯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以都汶公路沿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收藏 引用
农业机械学报 2017年 第7期48卷 207-213页
作者: 周萍 文安邦 史忠林 严冬春 龙翼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污染特征,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柑橘果园(CO)、林地(FL)、旱坡麦地(WD)、旱坡菜地(VD)、温大棚蔬菜地(VG)、水稻田(PL)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汶川地震区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时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41卷 125-130页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赵万玉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大面积坡面的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泥石流形成的三大主控因素中,最重要因子已经由震前的短历时降雨量变为松散固体物质量了。由此,在同样的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束流型拦砂坝溢流口及其关键参数确定
收藏 引用
科学进展 2016年 第5期27卷 743-750页
作者: 陈华勇 柳金峰 赵万玉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为进一步优化拦砂坝溢流口体型,确定溢流口几何参数取值,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拦砂坝溢流口体型条件下泥石流过坝的流态、坝后冲刷深度、消能率变化规律,并根据拦砂坝埋深设计标准与松散体水下临界平衡关系,探讨了溢流口收缩率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强震荷载下裂缝岩体拉剪破坏机理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12年 第4期29卷 178-184页
作者: 何思明 吴永 李新坡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崩塌是地震诱发的最严重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但目前有关地震崩塌的力学机理还不清晰。为此,基于天然危岩体的宏观结构特征,从岩石断裂力学的角度入手,对比分析了不同震波模式下裂缝的失稳扩展条件,确立了拉剪破坏的危岩失稳机制;继而以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
收藏 引用
地学前缘 2013年 第3期20卷 29-34页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游勇 杨宗佶 孔应德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年 第6期45卷 1781-1788页
作者: 王萌 姜元俊 黄栋 李倩倩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