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97 篇 期刊文献
  • 9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8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77 篇 理学
    • 508 篇 地质学
    • 23 篇 生物学
    • 2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5 篇 生态学
    • 7 篇 地球物理学
    • 4 篇 化学
    • 3 篇 地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376 篇 历史学
    • 322 篇 考古学
    • 110 篇 世界史
    • 3 篇 中国史
  • 36 篇 工学
    • 1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9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6 篇 艺术学
    • 4 篇 美术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管理学

主题

  • 63 篇 石制品
  • 38 篇 早更新世
  • 31 篇 泥河湾盆地
  • 28 篇 晚中新世
  • 25 篇 旧石器时代
  • 24 篇 旧石器时代晚期
  • 24 篇 中国
  • 21 篇 中更新世
  • 21 篇 晚更新世
  • 19 篇 更新世
  • 18 篇 青藏高原
  • 17 篇 早白垩世
  • 16 篇 动物考古学
  • 15 篇 恐龙蛋
  • 15 篇 埋藏学
  • 14 篇 晚白垩世
  • 14 篇 旧石器
  • 13 篇 中三叠世
  • 12 篇 内蒙古
  • 12 篇 热河生物群

机构

  • 54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8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288 篇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
  • 246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83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50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37 篇 北京大学
  • 36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3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30 篇 南京大学
  • 27 篇 吉林大学
  • 23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21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20 篇 西北大学
  • 19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7 篇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5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作者

  • 87 篇 高星
  • 63 篇 gao xing
  • 52 篇 裴树文
  • 44 篇 吴秀杰
  • 41 篇 pei shuwen
  • 38 篇 周新郢
  • 37 篇 邓涛
  • 36 篇 李小强
  • 36 篇 朱敏
  • 35 篇 王世骐
  • 34 篇 董为
  • 34 篇 刘武
  • 34 篇 陈福友
  • 32 篇 wu xiujie
  • 32 篇 李锋
  • 29 篇 同号文
  • 29 篇 王元
  • 28 篇 汪筱林
  • 28 篇 赵克良
  • 28 篇 杨益民

语言

  • 88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8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更新世人类头骨梨状孔区域的形态变异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作者: 刘武 何嘉宁 吴秀杰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世纪40年代,魏敦瑞在研究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化石时,注意到其梨状孔下缘形态不同于现代欧洲人以及澳大利亚土著和美拉尼西亚土著。20世纪60年代,吴新智研究山顶洞人头骨形态时,提到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都具有较宽阔的梨状孔。除此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喀什地区汗诺依遗址大陶瓮的有机残留物分析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期70卷 96-106页
作者: 王吕婷 艾力江·艾沙 石丹姝 李敬朴 韩宾 杨益民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北京10004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101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100020
新疆喀什地区汗诺依城遗址东城城南约300 m的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地层出土了若干功能不明的大陶瓮,而有机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大陶瓮残片吸附的有机残留物,分别开展了有机酸和脂质提取,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泥河湾盆地半山遗址2003年出土的石制品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193-200页
作者: 李燊 任雪岩 刘连强 杨石霞 岳健平 王法岗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石家庄05003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半山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缘,于1990年发现并展开试掘,出土了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003年,为全面揭示遗址文化面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阳原县文物保护管理联合对半山遗址展开新的考发掘,发掘面积42 m^(2),出土421件石制品和16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勒瓦娄哇的剥片模式与技术组合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1-13页
作者: 王潇玉 高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127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通过预制石核来生产特定的石片产品。早年中国发现的勒瓦娄哇技术产品较少,以对于此类技术的研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勒瓦娄哇技术的概念、产品及其剥片模式的具体特点,回顾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探寻世界最老奶酪的前世今生:DNA揭示人类对开菲尔乳酸菌的应用、传播与驯化历史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2期70卷 1694-1696页
作者: 孙元宏 刘逸宸 平婉菁 杨益民 付巧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作为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的最老行为之一,食品发酵在人类技术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分解食物中的成分,不仅延长了保质期、增添了独特的风味,也使得有些人体原本难以吸收的成分转化为更易于消化...
来源: 评论
河南汝阳盆地早白垩世甲龙科化石新材料
收藏 引用
生物学报 2025年 第01期 60-73页
作者: 张纪明 贾磊 徐莉 尤海鲁 高殿松 刘迪 李雨 王彦超 河南自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山西自然博物馆
本文报道了河南汝阳盆地下白垩统郝岭组中发现的一件甲龙科恐龙化石新材料,并据此建立了中原龙属中的一个新种——君昌中原龙(新种) Zhongyuansaurus junchangi sp. nov.。标本具有一鉴定特征:尾部区域具有至少5枚骨质板呈燕尾状,并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宁夏水洞沟第9地点发掘报告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83-294页
作者: 彭菲 陈果 裴树文 王惠民 高星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银川750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2007年,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研究所对水洞沟第9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20 m^(2)。遗址文化层堆积较薄,表土层下即为文化层,414件石制品均出土于该层。根据发掘与石制品情况分析,第9地点石制品属于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黑龙江洪河遗址人类对狍的狩猎及利用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105-116页
作者: 梁琪瑶 岳健平 张伟 陈全家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合肥230039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哈尔滨150008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长春130012
为了重建人类对狍的狩猎与利用策略以及和狍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黑龙江洪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狍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狍的死亡年龄结构、性别占比、季节性狩猎特征、各部位骨骼发现率以及骨骼的加工利用方式,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风尘堆积记录的晚中新世地震事件及西秦岭构造响应过程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5期55卷 1658-1670页
作者: 陈龙 郭正堂 周鑫 葛俊逸 陈超勤 贺志霖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沉积地层中的震积构造和震积序列记录可用于重建地震事件,揭示区域构造活动的详细过程,但前第四纪风尘堆积中的相关研究缺乏.本研究对西秦岭地区西和新近系风尘堆积8.3~7.0Ma层位的沉积学分析显示,其中存在多个砂砾石大量汇入的事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疆哈密巴里坤大河城唐代军屯农业生产活动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5年 第1期45卷 319-334页
作者: 顿果累 张贵林 王永强 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100049 重庆师范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重庆4013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11
屯田是有效开发和管理代新疆地区的关键策略,而唐代边疆屯田的农业生产状况有待系统研究。哈密地区青铜时代遗址、墓葬较集中,与屯田相关的考发现较少。大河城是唐代伊州伊吾军驻军城和重要屯田地点。本研究以新疆哈密巴里坤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