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55 篇 期刊文献
  • 166 篇 会议
  • 91 篇 专利
  • 79 件 标准
  • 22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2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40 篇 工学
    • 680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72 篇 软件工程
    • 8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9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6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8 篇 机械工程
    • 12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建筑学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光学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313 篇 管理学
    • 30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4 篇 理学
    • 9 篇 数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3 篇 物理学
  • 27 篇 艺术学
    • 2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5 篇 文学
    • 22 篇 新闻传播学
  • 12 篇 经济学
    • 12 篇 应用经济学
  • 10 篇 法学
    • 5 篇 公安学
    • 3 篇 法学
  • 8 篇 医学
  • 7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7 篇 军事学
  • 3 篇 农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29 篇 深度学习
  • 22 篇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1 篇 网络安全
  • 18 篇 人工智能
  • 18 篇 大数据
  • 15 篇 知识图谱
  • 15 篇 社交网络
  • 14 篇 数据挖掘
  • 14 篇 云计算
  • 12 篇 入侵检测
  • 12 篇 网络测量
  • 11 篇 互联网
  • 11 篇 计算机网络
  • 11 篇 ipv6协议
  • 11 篇 ipv6
  • 11 篇 机器学习
  • 10 篇 网络管理
  • 10 篇 微博
  • 9 篇 信息检索
  • 9 篇 支持向量机

机构

  • 553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4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20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
  • 10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80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77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67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60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57 篇 清华大学
  • 57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46 篇 中国科学院网络数...
  • 38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35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2 篇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
  • 31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8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3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23 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2 篇 湘潭大学
  • 21 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

作者

  • 168 篇 程学旗
  • 91 篇 cheng xueqi
  • 65 篇 刘悦
  • 58 篇 李晓维
  • 46 篇 liu yue
  • 42 篇 郭嘉丰
  • 42 篇 徐勇军
  • 41 篇 李忠诚
  • 40 篇 王元卓
  • 37 篇 靳小龙
  • 35 篇 俞晓明
  • 32 篇 刘春阳
  • 32 篇 cheng xue-qi
  • 29 篇 云晓春
  • 27 篇 guo jiafeng
  • 26 篇 沈华伟
  • 25 篇 谢高岗
  • 23 篇 罗海勇
  • 23 篇 张玉军
  • 23 篇 陈益强

语言

  • 1,2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与普适计算研究部"
121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基于TTCN的IPv6协议测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5年 第7期17卷 1421-1426页
作者: 张玉军 田野 郑红霞 孙静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研究室 北京100080
在分析IPv6协议特点及测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树表结合表达法(TTCN)提出了IPv6测试描述法,采用预定义报头和数据包声明表,实现IPv6测试数据描述;采用测试描述法和执行系统互动的方式实现复杂算法·根据测试集结构和数据库应用特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基于新体系结构的空间固态记录器原型系统
收藏 引用
电子学报 2008年 第2期36卷 285-290页
作者: 张科 郝智泉 王贞松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普适计算研究中心
为适应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对数据吞吐速率和通信带宽的增长需求,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新体系结构的,由若干存储模块依靠高速串行互连构成的空间固态记录器原型系统.存储模块采用DDR SDRAM提高吞吐率,配置高速串行接口完成模块间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词嵌入与记忆网络的方面情感分类
收藏 引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9年 第12期32卷 1093-1099页
作者: 刘一伊 张瑾 余智华 刘悦 程学旗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烟台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 烟台264005
用户评论往往同时包含多个方面、多种情感,如何正确判断一条评论中不同方面的情感倾向性是方面情感分析的难点.文中提出基于词嵌入与记忆网络的方面情感分类.通过在记忆网络的不同模块引入方面词向量,加强方面词的语义信息,指导注意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AODV的自动配置和Internet接入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06年 第1期32卷 124-126页
作者: 周继华 王国辉 石晶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提出了一种MANET中基于AODV路由协议的自动配置和Internet接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E-AODV系统;通过扩展AODV协议,E-AODV系统可以实现路由、IPv4/IPv6地址自动配置、域名系统和服务发现,并为MANET提供接入Internet的能力;在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程序中不可达路径的检测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06年 第16期32卷 86-88页
作者: 陈蕊 张广梅 李晓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对于大型软件来说,程序中不可达路径的存在增加了软件测试的耗费并严重影响了测试的准确性。通过在已生成的基本路径集中排除不可达路径的影响,有利于结构测试中各阶段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流分析信息检测不可达路径的方法。通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IP透明穿透NAT方案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06年 第23期32卷 116-118页
作者: 蔡嘉勇 李丹 陈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SIP是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应用于视频电话、即时通信等领域,而网络中大量存在的NAT成为SIP应用推广的最大障碍,因此SIP消息如何有效穿透NAT成为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现有各类SIP穿透NAT的方案,发现其在网络拓扑和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图分类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软件学报 2022年 第1期33卷 171-192页
作者: 王兆慧 沈华伟 曹婍 程学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数据智能系统研究中心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图数据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可以自然地表示复合对象及其元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对图数据的分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极具挑战的问题,在生物/化学信息学等领域有许多关键应用,如分子属性判断,新药发现等.但目前尚缺乏对于图分类研究的完整综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2年 第4期14卷 296-300页
作者: 田军 张玉军 李忠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随着IPv6协议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各种相关设备蜂拥而来 ,由于各协议实现厂家对协议的不同理解 ,使得通信设备的协议非一致性问题日趋严重 .为检查各个不同生产厂家的IPv6实现是否与标准文本相一致 ,进而确保不同厂家的IPv6实现之间能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d Hoc网络与移动IPv6集成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05年 第18期31卷 127-129,182页
作者: 王国辉 周继华 石晶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提出了一种IPv6网络环境中移动IPv6与Adhoc网络集成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其软件实现方法。该方案将移动IPv6家乡代理的服务范围从传统单跳网络扩展为多跳Adhoc网络,解决了Adhoc网络的节点在不同网络之间漫游管理的问题。
来源: 评论
Internet中的包延迟分布与包丢失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02年 第10期28卷 20-22页
作者: 毕经平 吴起 李忠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室 北京100080
包延迟的分布特征是Internet端到端行为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前人已在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许多研究结论只适用于丢包率较小的情况。通过研究我国科技网和教育网上34条端到端路径上的延迟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1)包延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