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5 篇 期刊文献
  • 567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25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93 篇 工学
    • 76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9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5 篇 电气工程
    • 48 篇 机械工程
    • 45 篇 建筑学
    • 44 篇 土木工程
    • 2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6 篇 农业工程
    • 13 篇 生物工程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8 篇 光学工程
    • 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70 篇 理学
    • 509 篇 化学
    • 112 篇 生物学
    • 103 篇 物理学
  • 97 篇 医学
    • 33 篇 临床医学
    • 2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0 篇 中西医结合
    • 1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4 篇 农学
    • 17 篇 作物学
    • 1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53 篇 电化学
  • 53 篇 评述
  • 48 篇 电化学发光
  • 38 篇 生物传感器
  • 36 篇 电催化
  • 33 篇 金纳米粒子
  • 29 篇 修饰电极
  • 28 篇 毛细管电泳
  • 25 篇 化学修饰电极
  • 24 篇 原子力显微镜
  • 17 篇 电导率
  • 17 篇 荧光
  • 16 篇 石墨烯
  • 16 篇 纳米材料
  • 16 篇 传感器
  • 15 篇 自组装
  • 15 篇 细胞色素c
  • 15 篇 纳米粒子
  • 14 篇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13 篇 葡萄糖

机构

  • 481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249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15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35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127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119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6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55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33 篇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
  • 33 篇 吉林大学
  • 29 篇 长春理工大学
  • 23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18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6 篇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
  • 13 篇 长春工业大学
  • 11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11 篇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
  • 9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
  • 8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作者

  • 186 篇 董绍俊
  • 154 篇 汪尔康
  • 121 篇 杨秀荣
  • 73 篇 赵凤玉
  • 63 篇 朱果逸
  • 55 篇 王振新
  • 46 篇 邢巍
  • 45 篇 程海洋
  • 41 篇 刘长鹏
  • 37 篇 陈卫
  • 34 篇 由天艳
  • 33 篇 彭章泉
  • 32 篇 逯乐慧
  • 29 篇 林祥钦
  • 29 篇 李壮
  • 29 篇 杨帆
  • 28 篇 孙健
  • 28 篇 陆天虹
  • 27 篇 徐国宝
  • 26 篇 唐纪琳

语言

  • 1,25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1253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肌红蛋白在聚天青A薄膜修饰极上极过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1992年 第6期50卷 589-593页
作者: 董绍俊 褚庆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 长春130022
本文采用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天青A(AZA)薄膜修饰极。利用现场光透薄层光谱化学方法研究了肌红蛋白于聚AZA薄膜修饰铂网光透极上的准可逆异相子传递过程,给出了极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标准式位E^0′=0.055V(vs·NH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苯二酚在聚吡咯膜修饰极上的催化反应
收藏 引用
物理化学学报 1995年 第5期11卷 460-464页
作者: 李一峻 刘俊利 董绍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 长春130022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atechol, hydroqulnone and resorcinol on GCand PPy/GC electrode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CV and RDE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three substances could be oaldized electroc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碳薄膜极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化学进展 2007年 第11期19卷 1800-1805页
作者: 郏建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130022
由于具有一系列的优点,碳材料被广泛应用分析化学。新型碳极材料的开发及其性质研究分析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报道了一些制备新型碳薄膜极材料的方法,因为制备方法不同,这些碳薄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如位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固相纳米孔对核酸组装的“免标记、均相”表征和应用探索
收藏 引用
高分子学报 2022年 第1期53卷 4-14页
作者: 祝振童 吴瑞萍 李冰凌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130022
随着核酸自组装领域的飞速发展,除了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外,核酸成为了一种具有高操作自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功能材料.基于核酸自组装原理的DNA纳米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可编辑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纳米材料工程、医学诊疗以及分子计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细管泳安培检测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化学进展 2006年 第2期18卷 331-336页
作者: 周晓光 由天艳 汪尔康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130022
由于毛细管泳安培检测法(CE-AD)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和低的检测限的优势,现已在分析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药物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草药的研究在我国医药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CE-AD分离并检测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草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效稳定的Ag_x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收藏 引用
化学 2015年 第4期36卷 564-571页
作者: 常平静 程海洋 林伟伟 李小汝 赵凤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分别采用水热法(AgxS-H)和原位离子交换法(AgxS-IE)制备了AgxS.采用扫描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N2吸附-脱附、X射线光子能谱和表面光压测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λ≥420 nm)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层类脂膜及其在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分析化学 2000年 第9期28卷 1165-1171页
作者: 罗立强 杨秀荣 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详细评述了各种双层类脂膜包括传统的双层类脂膜(BLM)、固体载体支撑的自组双层类脂膜(s-BLM)、固体载体支撑的混合双层类脂膜(h-BLM)的制备方法和特性,比较了其优缺点。介绍了双层类脂膜在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聚合物解质(PEG/LiClO_4)中L-抗坏血酸氧化的现场显微红外光谱化学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年 第5期19卷 802-804页
作者: 郭黎平 林祥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L-抗坏血酸(H2A)由于在生物介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分子及其衍生物已有广泛研究[1~5].聚合物解质由于能溶解活性物质和具有离子导性而成为一种新的溶剂,可用于研究一些物质的化学行为[6].H2A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性配体存在下(OEP)Co的化学和光谱化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1997年 第6期55卷 521-526页
作者: 林祥钦 严川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实验室 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长春130022
本文以循环伏安跟踪的化学滴定,结合现场紫外-可见薄层光谱化学方法,研究了丙烯膊、乙醇、二甲基甲酸胺和二甲基亚砜等中性轴向配体的配位反应及其对(OEP)Co三步单子氧化步骤的影响,计算了(OEP)Co(Ⅲ)与四种配体的配合常数,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microRNA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年 第6期36卷 1061-1066页
作者: 马立娜 柳扶摇 高嘉雪 王振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 NPs)对Cy5标记单链DNA(Cy5-ssDNA)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选择性切割DNA/RNA杂合结构中单链DNA的特性,建立了一种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检测的新型恒温信号放大方法.在优化的实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