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0 篇 期刊文献
  • 21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2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9 篇 工学
    • 11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7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6 篇 光学工程
    • 2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机械工程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生物工程
  • 44 篇 理学
    • 34 篇 物理学
    • 8 篇 化学
    • 4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主题

  • 10 篇 npn双极晶体管
  • 5 篇 弛豫铁电单晶
  • 5 篇 cmos
  • 5 篇 任务调度
  • 5 篇 60coγ辐照
  • 4 篇 低剂量率
  • 4 篇 相变存储器
  • 3 篇 带通滤波器
  • 3 篇 低功耗
  • 3 篇 等离子体
  • 3 篇 量子级联激光器
  • 3 篇 形成机理
  • 3 篇 基区掺杂浓度
  • 3 篇 热释电
  • 3 篇 小波变换
  • 3 篇 阳极氧化
  • 3 篇 偏置
  • 3 篇 红外传感器
  • 3 篇 读出电路
  • 3 篇 太赫兹

机构

  • 7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
  • 25 篇 南通大学
  • 2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13 篇 三维及纳米集成电...
  • 13 篇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 12 篇 新疆电子信息材料...
  • 12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
  • 11 篇 复旦大学
  • 11 篇 模拟集成电路国家...
  • 10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9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
  • 9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
  • 7 篇 上海科技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6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传感技...
  • 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作者

  • 16 篇 陆妩
  • 14 篇 夏洋
  • 13 篇 陈岚
  • 13 篇 王志宽
  • 10 篇 景为平
  • 9 篇 任迪远
  • 8 篇 杨永晖
  • 8 篇 宋志棠
  • 8 篇 席善斌
  • 7 篇 陈睿
  • 7 篇 郑玉展
  • 7 篇 周东
  • 6 篇 陈大鹏
  • 6 篇 王义元
  • 6 篇 孙静
  • 5 篇 景玉鹏
  • 5 篇 尹韶云
  • 5 篇 兰博
  • 5 篇 刘波
  • 5 篇 明安杰

语言

  • 2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应用技术(特邀)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5年 第5期45卷 1-13页
作者: 郝芸芸 董立松 粟雅娟 张利斌 苏晓菁 范泰安 马乐 韦亚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EDA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基于模型的光学邻近效应修正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通过调整掩模图形来补偿光学邻近效应引起的图形失真,从而提高光刻精度。随着技术节点的演进,线边缘粗糙度成为影响器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大挑战,需要更精确的光刻胶模型来预测和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秘密共享:高阶掩码S盒和有限域安全乘法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年 第8期46卷 3400-3409页
作者: 唐啸霖 冯燕 李明达 李志强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是最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密码设备的攻击和防护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种对密码设备的攻击已为人所知,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设备中的密钥,在众多攻击中,功耗侧信道攻击是最受关注的攻击技术之一。掩码技术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于极紫外光刻非球面光学元件检测的复合三相位计算全息元件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4年 第14期44卷 119-125页
作者: 张海涛 谢常青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33
提出一种同时出射3个波前的复合三相位计算全息图(CGH),并将其应用于波前误差校正。通过6次组合测量标定出CGH基底制造误差和图形位置误差,并在检测结果中予以消除。所测试的极紫外光刻(EUVL)非球面光学元件峰谷(PV)值和均方根(RMS)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与量子阱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4年 第1期51卷 369-384页
作者: 曹俊诚 韩英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和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都是基于子带间电子跃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频率可调、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其工作波长位于微波波长和红外波长之间,其光谱涵盖了众多气体分子、化合物以及凝聚态物质的频谱特征,在天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针对SM4的选择明文攻击:线性运算带来的难题与对策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5年
作者: 唐啸霖 冯燕 李志强 郭叶 龚关飞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硬件安全领域,各种侧信道攻击已受到广泛关注,这类攻击利用硬件泄漏的物理信息来推断密钥等敏感信息,其中能量分析攻击是最受关注的侧信道攻击技术之一。针对高级加密标准的能量分析攻击方法相对成熟,对于SM4算法,由于其轮运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空腔嵌入绝缘体上硅衬底制备技术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3年 第12期72卷 267-278页
作者: 贾欣 刘强 母志强 周虹阳 俞文杰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空腔嵌入绝缘体上硅(void embedded silicon on insulator,VESOI)衬底是一种面向新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器件及集成技术的新型SOI衬底材料.当采用离子剥离技术制备该衬底时,由氢气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低温直流耦合读出电路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4年 第13期73卷 367-377页
作者: 陈志刚 张伟君 张兴雨 王钰泽 熊佳敏 洪逸裕 原蒲升 吴玲 王镇 尤立星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超导集成电路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子工程中心 北京100049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具有高计数率、高探测效率和低暗计数等优点,在光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激光测距与成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SNSPD的最大计数率(探测速度)会受前级读出电路的影响,为了提升最大计数率,通常需要使用一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4.3 THz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微米级无损厚度测量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4年 第3期43卷 354-358页
作者: 李弘义 谭智勇 万文坚 曹俊诚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工程中心 北京100049
构建和描述了一种用于获取硅片厚度的零差检测系统。利用4.3-THz激光束的传输相变与机械旋转台控制的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标准残差法精确推导被测样品的厚度值。结果表明,样品的厚度拟合值与光学显微镜的精确测量结果仅相差2.5~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硅材料MOS量子点单自旋量子比特的研究与实现
收藏 引用
稀有金属 2024年 第1期48卷 118-137页
作者: 顾杰 殷华湘 吴振华 张青竹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29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9
量子计算作为未来计算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一些特定领域具有现代计算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基于硅材料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量子点自旋量子比特由于拥有较长的相干时间以及与现代集成电路工艺兼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两次时间内插的FPGA-TDC设计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第10期64卷 1809-1817页
作者: 陆江镕 李文昌 刘剑 张天一 王彦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固态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北京100049
减少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的时间数字转换器(FPGA-TDC)中延迟单元的延迟时间,可以提高TDC分辨率,但是需要构建更长的抽头延迟链,使延迟单元积累更多的非线性,导致系统线性度恶化。该文在粗计数与细计数结合架构的基础上,利用Xilinx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