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81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32 篇 法学
    • 572 篇 民族学
    • 104 篇 政治学
    • 8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3 篇 社会学
    • 9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53 篇 哲学
    • 52 篇 哲学
  • 50 篇 教育学
    • 45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38 篇 管理学
    • 29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2 篇 历史学
    • 26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31 篇 文学
    • 25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2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理论经济学
  • 8 篇 工学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53 篇 民族关系
  • 51 篇 中国共产党
  • 45 篇 民族问题
  • 36 篇 中华民族
  • 35 篇 民族地区
  • 35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
  • 34 篇 民族政策
  • 33 篇 民族团结
  • 32 篇 民族理论
  • 31 篇 民族
  • 29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 25 篇 民族工作
  • 25 篇 民族区域自治
  • 22 篇 伦理思想
  • 22 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 20 篇 发展
  • 19 篇 少数民族
  • 17 篇 道德观念
  • 16 篇 民族主义
  • 15 篇 民族发展

机构

  • 914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5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13 篇 贵州民族大学
  • 11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0 篇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
  • 10 篇 新疆师范大学
  • 9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
  • 9 篇 清华大学
  • 6 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 6 篇 南通大学
  • 6 篇 云南大学
  • 6 篇 中国统一战线研究...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吉林大学
  • 5 篇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
  • 5 篇 云南民族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 4 篇 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36 篇 熊坤新
  • 135 篇 严庆
  • 105 篇 金炳镐
  • 75 篇 yan qing
  • 69 篇 青觉
  • 41 篇 xiong kunxin
  • 38 篇 qing jue
  • 34 篇 彭谦
  • 27 篇 王军
  • 26 篇 王伟
  • 24 篇 陈永亮
  • 23 篇 xiong kun-xin
  • 19 篇 胡琦
  • 19 篇 wang wei
  • 19 篇 肖锐
  • 19 篇 jin bing-hao
  • 17 篇 金浩
  • 17 篇 杨须爱
  • 16 篇 吴月刚
  • 16 篇 裴圣愚

语言

  • 9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9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文明与民族、国家”专题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5年 第02期 1页
作者: 严庆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深入认知与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邃的洞察视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明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这...
来源: 评论
文明孕育祖国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标志性支撑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5年 第02期 2-9页
作者: 严庆 刘琳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将文明视为国家、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标志性支撑。文明、国家与民族之间存在“精神—制度—主体”的互构关系。文明决定国家治理的韧性与效度,影响民族发展的价值与选择;国家影响文明的进程与宽度,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创举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47卷 40-48页
作者: 孙研 吴钧 金炳镐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通辽市大数据中心 中共黔南州委党校 中央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 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进程中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5年 第4期 20-25页
作者: 金炳镐 常勇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北京100081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又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事关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
来源: 评论
中国城市民族区运行现状的调研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4期27卷 25-31页
作者: 金炳镐 张勇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北京100081
我国现有5个城市民族区,其前身曾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组成部分,后被国家更改为一般市辖区城市民族区。虽然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城市民族区内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城市民族区性质和地位规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代边疆稳定发展的情感政治学研究——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路径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9年 第1期29卷 6-14,214页
作者: 青觉 徐欣顺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民族政治学专业
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有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建立在边疆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边疆稳定发展除了外在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外,更需要各族人民内在的勠力同心,这就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支持。共同体意识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性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8期32卷 1-6页
作者: 金炳镐 裴圣愚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基地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民族性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的基本结构包括执行体系和指标体系,其宏观运行可分为基层预警工作和省市级预警工作两个层次,其微观运行包括预警信息汇集工作、预警信息分析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在民族性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要准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族理论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6期45卷 5-12页
作者: 金炳镐 代宏丽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新内涵。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与整合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3期40卷 14-20页
作者: 彭谦 程志浩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总的政策之一,深入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指导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自身现实基础上,逐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话语的演进及其理论源流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1期40卷 7-14页
作者: 王军 刘毅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民族团结话语是一种介质,它不仅体现着民族团结思想和观念,指向民族团结政策、制度等宏观议题,还型塑规约着民族团结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的话语实现了从“大家庭”到“花”(花朵-花园),再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