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法学
    • 8 篇 民族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4 篇 古琴
  • 3 篇 梵呗
  • 2 篇 华严字母
  • 1 篇 中央音乐学院
  • 1 篇 “中国古琴音乐文化...
  • 1 篇 古琴音乐,传统文化...
  • 1 篇 琴学研究
  • 1 篇 演唱
  • 1 篇 音乐数字化
  • 1 篇 “文革”后20年
  • 1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1 篇 查阜西
  • 1 篇 佛教音声
  • 1 篇 音乐文化研究
  • 1 篇 古琴艺术
  • 1 篇 保护
  • 1 篇 学术研讨会
  • 1 篇 佛教
  • 1 篇 里程碑
  • 1 篇 抢救

机构

  • 11 篇 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10 篇 傅暮蓉
  • 4 篇 fu murong
  • 1 篇 杨秋悦
  • 1 篇 袁静芳
  • 1 篇 yuan jing-fang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梵呗华严字母的华化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2013年 第2期 47-58,193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华严字母是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42个印度古老的字母。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人用汉字译音的方式进行传播,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音韵反切,成为了佛教音乐及梵呗华化的桥梁。与此同时,中国的佛教徒用中国的语言文字依照华严字母构成文字语言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梵呗华严字母的演唱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2013年 第4期 47-52,62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华严字母是佛教音声梵呗所具有特点的集中体现,在佛教实践中以"唱、持"的方式存在。它在演唱时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是印度一种古老的禅修法门。"唱、持"华严字母不仅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印度的传统文化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佛教音声梵呗分类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2013年 第3期 14-24,74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佛教音声梵呗是佛教仪轨和宏传佛法不可或缺的核心,亦是佛教法事音乐的代名词。一直以来,人们将梵呗分为赞、偈、咒、文四个类别,实际上梵呗还有其他内容,笔者拟就此进行探讨论述。
来源: 评论
古琴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2013年 第1期 51-55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古琴在现代人的眼中是一件历史悠久的乐器,琴声独一无二,带给人们不可言喻的美妙感受。但是,琴在古代却是一件神圣之物,象征着华夏民族万事万物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从它诞生之日起,先人们就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价值观、信念编织到古琴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第七届亚太地区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 2013年 第3期 48-49页
作者: 傅暮蓉 杨秋悦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研究部 中央音乐学院
2012年11月25日,位于湘江之畔的湘潭市迎来了“湖南佛教同心同行和谐之路暨佛教音乐研讨会”系列活动。“第七届亚太地区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是这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分。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佛教协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古老音乐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探索与创新——关于建立“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 第4期 31-36页
作者: 袁静芳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中国古琴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将研究古琴音乐文化数字化采集、存储、保护、整理、管理、共享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创建我国第一音乐数字化服务的标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琴史上的里程碑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 第4期31卷 74-80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20世纪30年代是中西文化剧烈碰撞后,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全盘西化"、"尊孔读经"和"五四新文化"思潮的运动后,变得成熟而理性。他们希望通过"复兴古琴与雅乐"来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革”后20年的琴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 第3期31卷 32-40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文革"后20年是古琴音乐与琴学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琴学研究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后,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就"文革"后20年,琴学研究所涉及的音乐本体、琴乐美学、琴乐律制、琴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严字母中的“般遮瑞响”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 第4期30卷 96-101,2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般遮"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乐神之一,后被释迦牟尼教化而成为专司音乐的护法神。他为佛陀弹奏歌唱的曲调以及所弹奏的音乐被称为"般遮瑞响",梵呗字母的曲调亦是传承于古印度,因此,本文将对梵呗华严字母中的"般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杨宗稷的琴学贡献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 第2期31卷 50-57页
作者: 傅暮蓉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杨宗稷是20世纪初期的著名琴家,在古琴的琴乐打谱、琴乐演奏和琴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初步将千年绝响的《竭石调.幽兰》和《广陵散》弹响,是近现代琴家公认的一代琴宗。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