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8 篇 期刊文献
  • 6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22 篇 工学
    • 277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29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8 篇 电气工程
    • 7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战术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主题

  • 27 篇 自然循环
  • 26 篇 超临界水
  • 24 篇 临界热流密度
  • 18 篇 热工水力
  • 18 篇 过冷沸腾
  • 17 篇 超临界二氧化碳
  • 16 篇 矩形窄缝通道
  • 13 篇 数值模拟
  • 12 篇 矩形通道
  • 11 篇 蒸汽发生器
  • 11 篇 流动不稳定性
  • 10 篇 实验研究
  • 9 篇 两相流
  • 9 篇 摇摆条件
  • 9 篇 摇摆运动
  • 8 篇 传热特性
  • 8 篇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
  • 8 篇 可视化
  • 8 篇 微液层蒸干模型
  • 7 篇 窄间隙矩形通道

机构

  • 33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1 篇 清华大学
  • 28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7 篇 重庆大学
  • 26 篇 中核核反应堆热工...
  • 18 篇 中核集团核反应堆...
  • 1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9 篇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
  • 9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 篇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6 篇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
  • 4 篇 东南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者

  • 199 篇 黄彦平
  • 117 篇 闫晓
  • 71 篇 肖泽军
  • 69 篇 徐建军
  • 57 篇 昝元锋
  • 44 篇 卓文彬
  • 41 篇 陈炳德
  • 38 篇 曾小康
  • 33 篇 昝元峰
  • 29 篇 袁德文
  • 28 篇 谢添舟
  • 26 篇 熊万玉
  • 24 篇 周涛
  • 24 篇 李勇
  • 23 篇 王俊峰
  • 22 篇 宫厚军
  • 21 篇 王艳林
  • 20 篇 彭传新
  • 20 篇 张妍
  • 19 篇 黄军

语言

  • 4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核集团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428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基于U型管式蒸汽发生器倒流理论模型的倒流临界简化判定准则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6期42卷 77-81页
作者: 刘浩 马在勇 姜张锐 唐瑜 张卢腾 徐建军 孙皖 袁德文 潘良明 周文雄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在U型管倒流问题中,倒流临界点的准确判断较为重要。本文建立了U型管倒流特性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基于理论分析模型对倒流临界判定准则进行了简化,将倒流理论分析模型和倒流临界简化判定准则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倒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二氧化碳细管喷放临界流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2期42卷 35-38页
作者: 王俊峰 汪杨乐 周源 黄彦平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四川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学院 成都610065
以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为工质,开展了泄压喷放及临界流实验研究,获得了上游滞止参数、喷管长径比对临界流量影响的实验数据和趋势规律,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临界流量预测关系式,并进一步利用公开文献中其他研究人员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倒U型管蒸汽发生器单相管间脉动现象影响参数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 第8期55卷 1403-1410页
作者: 张锐 马在勇 蒋志鹏 岳倪娜 张卢腾 唐瑜 孙皖 潘良明 重庆大学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给出了单相管间脉动起始点的判定准则,且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一次侧入口温度、二次侧流量及回路阻力系数下单相管间脉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一次侧入口温度的升高,脉动起始点流速会随之呈近乎线性增加;随二次侧流量的增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电系统的安全设计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 2023年 第12期 93-96页
作者: 邓康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610213
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核电厂出现在社会公众身边的概率增加,社会公众在不了解核电技术的前提下,对核电产业发展存在疑虑。文章从核电设计中的中子物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热工水力、废物处理等基于物理特性的安全性设计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2期42卷 88-92页
作者: 宋明亮 马建 黄彦平 张雨 林震霞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技术开发与支持处 成都6102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3棒束通道内蒸汽对流换热特性数值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0年 第1期41卷 21-27页
作者: 周璇 张震 昝元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3×3棒束模拟体的数值模型,进行蒸汽冷却条件下的对流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棒束通道内周向的壁面热流密度不均匀性明显,体现出流固耦合方法相比于均匀热流方法对传热细节模拟的优越性。蒸汽速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防旋板高度对迷宫密封泄漏流动和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热能动力工程 2022年 第2期37卷 16-24页
作者: 陈尧兴 李志刚 李军 叶绿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采用基于转子多频椭圆涡动模型的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URANS)方程求解方法,研究了防旋板高度与第1个迷宫齿前缘高度相同时,防旋板高度对迷宫密封泄漏流动和转子动力特性系数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典型中等进口预旋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液两相并流下行通过孔口的流型及预测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S01期42卷 21-25页
作者: 谯敏 仇子铖 黄卫星 张妍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成都610065
针对气-液两相并流向下通过筛板孔口的接触模式,以建立液相分散条件为目标,分别以空气-水、空气-甘油水溶液为体系,在不同孔口结构下,对气-液两相并流向下通过孔口的流动进行实验,考察了气-液流量、孔径、板厚以及液相运动粘度对分散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翅片效率的PCHE流道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S01期42卷 1-4页
作者: 刘生晖 于筱 黄彦平 陈翔宇 张晓颖 宫厚军 崔风鹏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流道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可进一步提高其体积紧凑度和功率密度。本研究根据PCHE具有类翅片结构特征,将传统板式布置方式改进为胞元结构布置方式,通过增加冷热流体温度场协同性来进一步提升PCHE的换热性能;并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在核反应堆数字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0年 第3期41卷 177-182页
作者: 曾小康 黄彦平 张利琴 郎雪梅 昝元峰 袁德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核反应堆工程实验系统的复杂性一直是制约核反应堆工程实验技术攻关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应对核反应堆工程实验系统复杂性的能力和手段,引入数字实验概念,目的是建立适用于核反应堆工程实验全生命周期的统一高效的业务执行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