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 篇 工学
    • 19 篇 机械工程
    • 1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2 篇 化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4 篇 体硅工艺
  • 4 篇 mems
  • 3 篇 光学电流传感器
  • 3 篇 微电子机械系统
  • 3 篇 微流控芯片
  • 3 篇 扭转微镜
  • 2 篇 闭环控制
  • 2 篇 折叠梁
  • 2 篇 q值
  • 2 篇 静电驱动
  • 2 篇 液滴
  • 2 篇 开环控制
  • 2 篇 有限元分析
  • 2 篇 微机电系统
  • 2 篇 温度补偿
  • 2 篇 位移传感器
  • 2 篇 电容检测
  • 1 篇 微机械悬臂梁
  • 1 篇 噪声机制
  • 1 篇 电磁驱动

机构

  • 21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19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4 篇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 3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 篇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 2 篇 中科院研究生院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 1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1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1 篇 东南大学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1 篇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 1 篇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
  • 1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1 篇 中北大学
  • 1 篇 delft university...

作者

  • 12 篇 王跃林
  • 9 篇 吴亚明
  • 8 篇 李昕欣
  • 7 篇 wu ya-ming
  • 6 篇 xu jing
  • 6 篇 李铁
  • 6 篇 徐静
  • 5 篇 王家畴
  • 5 篇 金庆辉
  • 4 篇 zhao jian-long
  • 4 篇 li si-hua
  • 4 篇 wang yue-lin
  • 4 篇 wang yuelin
  • 4 篇 焦继伟
  • 4 篇 李四华
  • 4 篇 赵建龙
  • 4 篇 杨恒
  • 3 篇 yang heng
  • 3 篇 li xin-xin
  • 3 篇 mao hong-ju

语言

  • 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4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利用自对准硬掩膜版制备石墨烯场效应管
利用自对准硬掩膜版制备石墨烯场效应管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作者: 梁晨 周玉修 王文荣 王跃林 李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国家实验室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自对准硬掩膜版制备石墨烯场效应管的方法.自对准掩膜版由MEMS工艺制成.利用此硬掩膜版,可以避免在场效应管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光刻,从而减小光刻胶对石墨烯的污染.测试表明,器件栅压对石墨烯电学性能有调制作用,器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OS兼容硅纳米线阵列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CMOS兼容硅纳米线阵列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作者: 高安然 戴鹏飞 鲁娜 王跃林 李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国家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文中基于各向异性湿法腐蚀技术的硅纳米线加工技术,采用传统的光刻、刻蚀和沉积技术,利用Si(111)面的自停止腐蚀和硅纳米线的自限制氧化特性,成功地实现了硅纳米线的制造.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特别适合批量制造的需要.制造的纳米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磁驱动电容检测微机械陀螺的设计
电磁驱动电容检测微机械陀螺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微米/纳米第六届学术年会
作者: 宋朝辉 贾孟军 李昕欣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介绍了一种电磁驱动电容检测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陀螺的突出优点在于驱动和检测采用了相互独立的折叠梁和振动质量,故驱动和检测间的耦合大大地减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折叠梁结构参数对振动模态频率的影响,并针对初步确定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集成Ti/TiO_(2)敏感电极和液接式Ag/AgCl参比电极的pH微纳传感
收藏 引用
微纳电子技术 2022年 第3期59卷 250-256,263页
作者: 黄旭东 张井合 胡凯凯 蒋晨星 王振宇 郜晚蕾 金庆辉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北航金华北斗应用研究院 浙江金华32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常见的pH传感器大多采用电位法进行检测,基于电位法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由敏感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在尺寸仅为5 mm×5 mm的传感器芯片上制备了钛电极、银电极和铂电阻丝。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钛电极进行阳极氧化制成Ti/TiO_(2)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肿瘤微血管芯片的制备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11年 第5期17卷 505-512页
作者: 翟万银 吴蕾 贾春平 邵建波 徐元森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200050
肿瘤血管结构不同于正常组织血管,由内皮细胞松散地围成不完整的管道,呈高通透性。为建立体外简便、有效、低廉的肿瘤血管模型,本研究采用微加工技术,制作了肿瘤血管微流控芯片。芯片包括24 mm长50μm宽40μm深的微管道和一侧的微腔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循环肿瘤细胞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循环肿瘤细胞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
作者: 孙文洁 贾春平 盛伟琪 李刚 章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的 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已经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准确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有助于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本研究旨在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评估和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
来源: 评论
高精度海洋温/盐/酸度集成微纳传感器制造与测试
收藏 引用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1年 第1期40卷 74-77页
作者: 胡凯凯 尹加文 麦裕良 栾安博 郜晚蕾 金庆辉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广州51066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面向“智慧海洋”应用需求,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设计制备了一批温度、盐度、酸度(pH值)三参数集成微纳传感器。温度测量采用铂电阻传感器,盐度测量采用4电极电导率传感器,pH测量采用钛/二氧化钛(Ti/TiO 2)为工作电极和液接式Ag/Ag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硅基集成式微型平面纳米级定位平台控制
硅基集成式微型平面纳米级定位平台控制
收藏 引用
第11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作者: 王家畴 李昕欣 孙立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为了解决纳米级定位平台小型化、低能耗、定位精度高的问题,基于结构、驱动和检测一体化的设计理念,研制出了一种硅基片上集成式微型平面纳米级XY定位平台,在建立定位平台数学模型基础上,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定位平台开环和闭环控制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
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作者: 王家畴 刘洁丹 李昕欣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技研究院 上海200240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技研究院 上海200240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111)硅片的晶向分布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的特性,通过在单晶硅片表面制作一系列微型释放窗口来定义结构尺寸的轮廓,进而实现在单晶硅片内部选择性腐蚀出不同结构尺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二悬梁微加热器平台的微纳融合气体传感器设计制造
基于二悬梁微加热器平台的微纳融合气体传感器设计制造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作者: 郭联峰 王翊 戴正飞 段国韬 蔡伟平 王跃林 李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国家实验室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文中设计制造了基于二悬梁微加热器平台的微纳融合气体传感器.通过结构优化和工艺参数控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和高机械强度的二悬梁微加热器平台(MHP).利用模板法在MHP上原位制备二氧化锡(SnO2)有序多孔薄膜得到微纳融合气体传感器.在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