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出度测定,检测波长为264 nm。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ⅩC第二法(桨法),转速为50 r·min-1,分别以p H 1.0盐酸溶液、p H 4.0醋酸盐缓冲液、p...
详细信息
目的: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出度测定,检测波长为264 nm。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ⅩC第二法(桨法),转速为50 r·min-1,分别以p H 1.0盐酸溶液、p H 4.0醋酸盐缓冲液、p H6.8磷酸盐缓冲液和纯化水4种溶剂为溶出介质,溶出体积为1 000 m L,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溶出曲线,比较4种溶出介质中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溶出度的检查方法。结果:在4种溶出介质中,甲磺酸伊马替尼质量浓度在4.8~14.5μg·m L-1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04%、0.16%、0.08%、0.07%,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11%、0.21%、0.32%、0.26%,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8%(RSD=0.33%),99.9%(RSD=0.23%),99.9%(RSD=0.32%),99.9%(RSD=0.28%)。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15 min内溶出度均在90%以上,两者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剂溶出度的检查。
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药液比重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和牛蒡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拟合,建立综合评分指标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对鼻鼽颗粒醇提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温度175℃,进料速度32 m L·min-1,药液比重1.10,在此条件下,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的综合评分为92.68,与模型预测值(93.03)接近。建立的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目的中试规模下优化微波提取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材炮制、微波功率、溶媒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延胡索乙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法优化延胡索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延胡索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水为提取溶媒,微波功率7 k W,液固比10∶1,提取21 min,在此条件下延胡索乙素提取率预测值为83.60%,验证值为83.74%;且与煎煮提取相比,干浸膏得率降低70%。结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精度高(P<0.01),可对延胡索微波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