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 篇 医学
    • 27 篇 中医学
    • 14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6 篇 眼科
  • 6 篇 黄庭镜
  • 5 篇 目经大成
  • 3 篇 养生
  • 3 篇 辨证论治
  • 3 篇 古籍文献
  • 2 篇 郑钦安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多媒体课件
  • 2 篇 脏腑
  • 2 篇 医家
  • 2 篇 脉诊
  • 2 篇 白居易
  • 2 篇 多媒体教学
  • 2 篇 温补学派
  • 2 篇 医古文教学
  • 2 篇 藏象学说
  • 2 篇 版本
  • 2 篇 六经
  • 1 篇 养性延命录

机构

  • 30 篇 云南中医学院
  • 18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2 篇 云南省昆明眼科医...
  • 1 篇 甘肃中医学院
  • 1 篇 云南省昆明市妇幼...
  • 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1 篇 泸州医学院
  • 1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1 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

作者

  • 26 篇 汪剑
  • 15 篇 和中浚
  • 6 篇 柳亚平
  • 4 篇 徐梅
  • 2 篇 wang jian
  • 2 篇 罗思航
  • 2 篇 靳霞
  • 1 篇 唐瑛
  • 1 篇 段晓
  • 1 篇 杨晓轶
  • 1 篇 邱明义
  • 1 篇 符丽玲
  • 1 篇 张文昊
  • 1 篇 he zhongjun
  • 1 篇 李成文
  • 1 篇 陈秭林
  • 1 篇 陈文慧
  • 1 篇 幸超
  • 1 篇 chen zilin
  • 1 篇 duan xiao

语言

  • 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3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版本考证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年 第4期31卷 751-753页
作者: 柳亚平 汪剑 和中浚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500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50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四川成都610075
对中西汇通派早期家罗定昌代表著作《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现存版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讨论该书作者生平、内容提要、版本源流和版本系统等内容,指出该书在藏象学说、中西汇通思想、临证运用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以及进一步整理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目经大成》眼科温补思想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 第5期20卷 296-298页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靳霞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昆明650500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云南省昆明眼科医院
《目经大成》为清代眼科名家黄庭镜撰著。本文从《目经大成》温补思想着手,探讨黄氏眼科推崇命门学说、突破"目不因火则不病"的陈规、重视眼科温补治法等学术特色,指出温补学派对黄氏眼科的影响。这对于促进眼科基础理论的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邓学礼《目科正宗》与黄庭镜《目经大成》的学术渊源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 第4期26卷 230-233页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昆明65050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成都610075
《目经大成》《目科正宗》同为中医眼科名著,两书的作者为清代中期有着师徒关系的黄庭镜与邓学礼。既往学者指斥邓学礼的《目科正宗》为盗刻乃师黄庭镜《目经大成》成书,《目科正宗》由此逐渐湮没无闻。邓学礼《目科正宗》与黄庭镜《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内涵新释
收藏 引用
吉林中医 2012年 第7期32卷 749-751页
作者: 唐瑛 汪剑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四川泸州646000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成都610075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500
参考古词义及《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考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内涵,得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胸痹、心痛共同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主症上都表现为剧烈疼痛,治疗上都要宣畅经脉营卫气血运行而止痛。并强调胸痹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裘沛然先生学术经验撷要
收藏 引用
中医药文化 2012年 第3期7卷 23-25页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65050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610075
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其在治学、治、治病诸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我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中医多年,受用良多,现择要概述其三端,旨在振叶寻根、观澜索源。
来源: 评论
从《内经》与道家“静以养神”的关系看中医养生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年 第6期27卷 1143-1145页
作者: 和中浚 汪剑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四川成都610075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200
从"静以养神"探索道之间的早期学术关系,重新认识《内经》"静以养神"的特色。认为道家与《内经》的养生论述各有千秋,道家的早期论述是养生学的思想渊源,是从学术宗旨出发认识养生和养神。《内经》既有对道家&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目中神光与人身相火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 第6期43卷 54-56页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靳霞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500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四川成都610075 云南省昆明眼科医院 云南昆明650021
神光指眼部的视觉功能。通过对目中神光生理照视功能机制的探讨,联系相火学说的本质内涵,认为神光与人身相火关系密切,人身相火为目中神光之源,相火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了神光的照视功能。从而为中医眼科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指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柯韵伯《伤寒论》六经方药证三级分类系统
收藏 引用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 第2期17卷 67-68页
作者: 陈秭林 段晓 杨晓轶 幸超 邱明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柯韵伯精研《伤寒论》,借鉴历代名研究《伤寒论》的得失,重新确立了六经的价值,引入孙思邈方证学说,创立六经—方证—药证三级分类系统,将《伤寒论》方剂进行重新严格归类,对《伤寒论》条文进行科学分类,使得《伤寒论》的逻辑性、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白居易药养生诗的再认识
对白居易医药养生诗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作者: 和中浚 汪剑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 610075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 650500
对白居易药及养生诗进行探讨,发现其涉及药的内容尽管零星散在,但仍反映就服药及知是他应对疾病的重要途径;其数以百计恬淡豁达处世态度的养生诗歌流露的是其乐观淡泊的精神,此应是其病弱之身得以养生长寿的重要原因,其中文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末清初家李延昰及《脉诀汇辨》考
明末清初医家李延昰及《脉诀汇辨》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史文献分会学术会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李延昰为明末清初名士,通儒而知,著有《脉诀汇辨》,为中医脉学史上集大成式的脉学名著,其汇辑清初以前历代脉学之精华,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本文就家李延昰生平及《脉诀汇辨》学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考证研究,认为其生年以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