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农学
    • 34 篇 植物保护
    • 10 篇 作物学
    • 2 篇 园艺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8 篇 理学
    • 14 篇 生态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题

  • 7 篇 水稻
  • 5 篇 亚洲玉米螟
  • 4 篇 地理分布格局
  • 4 篇 云南
  • 4 篇 玉米
  • 4 篇 间作
  • 3 篇 云南地区
  • 3 篇 微生物多样性
  • 3 篇 生物学特性
  • 3 篇 基因表达
  • 3 篇 分布格局
  • 3 篇 多样性
  • 3 篇 微卫星重复序列
  • 3 篇 遗传多样性
  • 3 篇 石榴
  • 3 篇 种子植物
  • 2 篇 寻找效应
  • 2 篇 taqman探针
  • 2 篇 紫茎泽兰
  • 2 篇 区系成分

机构

  • 41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8 篇 大理学院
  • 6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
  • 4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3 篇 红河学院
  • 3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3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3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
  • 2 篇 云南省蒙自县植检...
  • 2 篇 云南生物资源保护...
  • 2 篇 云南省建水县农业...
  • 2 篇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
  • 2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
  • 2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2 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 2 篇 云南大学
  • 1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
  • 1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作者

  • 18 篇 朱有勇
  • 16 篇 李正跃
  • 16 篇 陈斌
  • 14 篇 chen bin
  • 13 篇 李成云
  • 11 篇 何霞红
  • 10 篇 高东
  • 9 篇 gao dong
  • 9 篇 li zheng-yue
  • 9 篇 刘林
  • 8 篇 冯建孟
  • 8 篇 zhu you-yong
  • 7 篇 张立敏
  • 7 篇 查友贵
  • 7 篇 li cheng-yun
  • 6 篇 王云月
  • 6 篇 liu lin
  • 6 篇 zhu youyong
  • 6 篇 和淑琪
  • 6 篇 杨静

语言

  • 5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8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7年 第2期33卷 -页
作者: 刘朝茂 李成云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采用玉米/大豆2∶2间作和玉米净作的小区试验,检测与衰老相关酶在不同生育期的活,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生育期玉米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净作种植的玉米相比,间作种植的玉米能够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
收藏 引用
生态环境学报 2009年 第6期18卷 2249-2253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201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植物区系分析是理解植被起源、质和分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田中线"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东亚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精轮作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潜力分析
收藏 引用
植物病理学报 2024年 第4期54卷 787-798页
作者: 陈子涵 何涛 施本义 李科 蔡红 何霞红 朱有勇 赵宇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昆明650224 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普洱665000
为探究黄精轮作后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评估轮作及自然休耕两种方式的修复能力。本研究以三七二年连作土壤为对象,在三七连作后种植二年黄精,并以同等条件土壤休耕后再复种三七,基于微生物组学结合生信分析技术研究黄精轮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10期33卷 51-56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650201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01
研究利用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地理分布信息,探讨了该地区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区系构成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拥有裸子植物106种,分属于32属,10科,是中国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比较重要的科为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不同食物及温度下实验种群的蛹重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昆虫学报 2014年 第3期36卷 322-326页
作者: 程鲁雪 和淑琪 严乃胜 李正跃 陈斌 张立敏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201 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昆明650201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地理自然种群及不同食物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蛹重的差异,对云南不同玉米种植区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不同食料及不同温度下饲养的实验种群的雌、雄蛹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莱氏野村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及其对甜菜夜蛾的毒力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1年 第5期24卷 1761-1765页
作者: 杜广祖 陈斌 李正跃 肖肖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以分离自鳞翅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e)罹病虫体的3个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为材料,研究了各菌株的生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源对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液体培养特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25卷 617-621页
作者: 张玉虎 和淑琪 李正跃 陈斌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对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a)3种鳞翅目昆虫罹病虫体上分离纯化的球孢白僵菌DBM001,XWYE001和PTM001菌株在液体培养基(萨氏葡萄糖培养基)及其在不同氮源添加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素乔球螋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和蛹的捕食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4年 第2期27卷 631-634页
作者: 刘虎威 宁格 李正跃 张立敏 陈斌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650201
为探明素乔球螋(Timomenus lugens Bormans)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控制效能,内测定了其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素乔球螋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优化水稻群体种植模式与稻瘟病控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7年 第5期40卷 916-924页
作者: 房辉 周江鸿 王云月 周惠萍 何霞红 孙雁 杨黎华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北京100093 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昆明650223
【目的】探索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最佳种植模式,探讨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对稻瘟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与黄壳糯,采用混合间栽法,研究不同种群结构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对稻瘟病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 第6期45卷 75-78页
作者: 刘朝茂 李成云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和病害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增加了对光、水和肥的利用率,减少了遮阴以及增加了光合作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具体表现为间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