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 篇 农学
    • 29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作物学
    • 2 篇 园艺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8 篇 理学
    • 14 篇 生态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题

  • 5 篇 水稻
  • 5 篇 亚洲玉米螟
  • 4 篇 地理分布格局
  • 4 篇 云南
  • 4 篇 玉米
  • 4 篇 间作
  • 3 篇 云南地区
  • 3 篇 微生物多样性
  • 3 篇 生物学特性
  • 3 篇 基因表达
  • 3 篇 分布格局
  • 3 篇 多样性
  • 3 篇 微卫星重复序列
  • 3 篇 石榴
  • 3 篇 种子植物
  • 2 篇 寻找效应
  • 2 篇 taqman探针
  • 2 篇 紫茎泽兰
  • 2 篇 区系成分
  • 2 篇 甘蔗

机构

  • 37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8 篇 大理学院
  • 6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
  • 3 篇 红河学院
  • 3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3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3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3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
  • 2 篇 云南省蒙自县植检...
  • 2 篇 云南生物资源保护...
  • 2 篇 云南省建水县农业...
  • 2 篇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
  • 2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
  • 2 篇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
  • 2 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 1 篇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
  • 1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 1 篇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

  • 16 篇 朱有勇
  • 15 篇 李正跃
  • 15 篇 陈斌
  • 13 篇 chen bin
  • 13 篇 李成云
  • 10 篇 高东
  • 9 篇 gao dong
  • 9 篇 何霞红
  • 9 篇 刘林
  • 8 篇 冯建孟
  • 8 篇 li zheng-yue
  • 7 篇 查友贵
  • 7 篇 li cheng-yun
  • 6 篇 张立敏
  • 6 篇 liu lin
  • 6 篇 zhu youyong
  • 6 篇 zhu you-yong
  • 6 篇 和淑琪
  • 6 篇 杨静
  • 5 篇 范黎明

语言

  • 5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5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也论“田中线”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29卷 1-7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650201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01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通过统计检验,验证了"田中线"存在的真实及其新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田中线"对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分布类型、东亚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和热带亚洲区系分布类型在云南的分布均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灰色大角间座壳菌(稻瘟病菌)蛋白激酶编码基因中SSR变异及其对蛋白结构的潜在影响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10年 第5期29卷 698-706页
作者: 刘林 李进斌 张悦 苏源 杨静 陈梦琪 李成云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昆明6502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昆明650205
病原菌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激活或者抑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增强其自身侵染力,在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初期的信号识别和转导中蛋白激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大角间座壳菌(稻瘟病菌)蛋白激酶基因中含有丰富的SSR。作者通过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混合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4年 第1期 1-9页
作者: 杜鸿燕 何涛 陈吉越 胡祥 史亮涛 刘海刚 杨顺林 杜飞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元谋651300 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201
为明确常见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葡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预测叶际微生物功能,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害,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混合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的葡萄叶际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生态环境学报 2010年 第4期19卷 830-835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201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属和种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但在科的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趋势。在科和属的水平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分化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 2009年 第11期29卷 2312-2317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
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对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植物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2)无论是在属的水平上,还是在科的水平上,植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足肥螋成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捕食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昆虫学报 2013年 第3期35卷 305-310页
作者: 宁格 张立敏 杜广祖 刘虎威 陈斌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201 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昆明650201
内测定了黄足肥螋Eurellia pallipes Shliraki成虫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二龄、二龄幼虫和蛹的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以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黄足肥螋成虫对亚洲玉米螟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和蛹均具有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米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寄主适合度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29卷 815-821页
作者: 韩英歌 陈斌 严乃胜 和淑琪 张立敏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650201
亚洲玉米螟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害虫,能取食危害玉米心叶、茎秆和籽粒等不同组织,为探索玉米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寄主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内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玉米心叶、籽粒、茎秆、穗轴和苞叶后其头宽、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环境学报 2010年 第3期19卷 621-625页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201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枯草芽孢杆菌对‘红地球’葡萄白粉病防效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4年 第3期 38-46页
作者: 杜蓉惠 何涛 杜鸿燕 邓维萍 朱书生 杜飞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元谋651300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施用BA生防菌剂,采用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葡萄叶片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7年 第2期33卷 -页
作者: 刘朝茂 李成云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1
采用玉米/大豆2∶2间作和玉米净作的小区试验,检测与衰老相关酶在不同生育期的活,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生育期玉米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净作种植的玉米相比,间作种植的玉米能够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