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07 篇 期刊文献
  • 54 篇 会议
  • 3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3,26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34 篇 文学
    • 1,09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79 篇 新闻传播学
    • 5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87 篇 法学
    • 248 篇 民族学
    • 199 篇 社会学
    • 125 篇 政治学
    • 8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4 篇 法学
    • 11 篇 公安学
  • 405 篇 历史学
    • 364 篇 中国史
    • 58 篇 考古学
    • 36 篇 世界史
  • 310 篇 管理学
    • 176 篇 公共管理
    • 83 篇 工商管理
    • 2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70 篇 教育学
    • 250 篇 教育学
    • 1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48 篇 哲学
    • 248 篇 哲学
  • 174 篇 艺术学
    • 11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7 篇 美术学
    • 12 篇 艺术学理论
  • 95 篇 经济学
    • 76 篇 应用经济学
    • 26 篇 理论经济学
  • 76 篇 工学
    • 1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软件工程
  • 22 篇 理学
    • 9 篇 地理学
  • 16 篇 医学
    • 1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 篇 农学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77 篇 云南
  • 30 篇 影响
  • 29 篇 少数民族
  • 28 篇 诗歌
  • 28 篇 发展
  • 26 篇 基督教
  • 24 篇 新媒体
  • 24 篇 民族文化
  • 23 篇 女性
  • 22 篇 中国
  • 20 篇 原因
  • 20 篇 对策
  • 19 篇 文化内涵
  • 19 篇 意象
  • 18 篇 传播
  • 18 篇 鲁迅
  • 17 篇 乡村振兴
  • 17 篇 刘辰翁
  • 17 篇 人性
  • 17 篇 文化

机构

  • 2,616 篇 云南民族大学
  • 428 篇 湖北民族大学
  • 91 篇 云南大学
  • 89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52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51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47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40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39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5 篇 四川大学
  • 22 篇 贵州民族大学
  • 21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9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3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3 篇 厦门大学
  • 13 篇 扬州大学
  • 11 篇 云南财经大学
  • 11 篇 云南开放大学
  • 10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0 篇 曲靖师范学院

作者

  • 64 篇 段金生
  • 53 篇 孙浩然
  • 37 篇 杨国才
  • 35 篇 苏涛
  • 30 篇 焦印亭
  • 29 篇 李骞
  • 28 篇 乔立智
  • 27 篇 徐祖祥
  • 26 篇 孙金燕
  • 26 篇 刘俊珂
  • 25 篇 徐中原
  • 23 篇 周雪根
  • 22 篇 袁鼎生
  • 22 篇 郑向春
  • 20 篇 陶自祥
  • 19 篇 杨刚
  • 19 篇 侯小锋
  • 19 篇 赵云芳
  • 19 篇 解梦伟
  • 18 篇 李明

语言

  • 3,263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32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铁凝散文肌理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4年 第2期 117-123页
作者: 李濛濛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在铁凝的散文中,别样的主体观察是精神,它让散文匀净;收放自如的架构是骨格,它让散文匀称;恰到好处的语言是血脉,它让散文通透。三者各有秩序又紧密关联,使铁凝的散文真正呈现出“肌理细腻骨肉匀”,从“肌理”角度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抗孤独——评吉狄马加长诗《应许之地》
收藏 引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4年 第4期 198-203页
作者: 李濛濛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在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可以窥见这样一个精神历程:呐喊—孤独—反抗孤独,其中永恒不变的是对爱和希望的坚守,这是诗人历经痛苦的精神蜕变之后的淬炼,它从单纯的对爱的呼唤走向看清现实后仍不放弃传达爱。如果说《我,雪豹……》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风景画:从象征符号到自然秩序——浪漫主义绘画的演变轨迹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57卷 85-90页
作者: 耿韵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昆明650031
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们的目光逐渐从凝固的旧教象征图示转向自然可感的永恒瞬间,到浪漫主义时期,风景画始作为一种独立绘画派别臻于成熟。当风景从固化的神圣秩序中脱颖而出,在风景绘画艺术中,风景和自然之物仍然是能够洞穿人类心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华侨农场社区言语共同体实践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作者: 王国旭 左荣全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构建言语共同体是多语族群实现身份认同和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云南13个华侨农(林)场社区属于多语社区,多语既是存在形态,也是身份认同的标签,主要表现为向标准靠拢的普通话、具有群体特点的云南方言、当地人不使用的祖语和侨居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茶为“媒”:一个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的“可见性”生产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 2025年 第2期 72-84页
作者: 苏涛 王晨旭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本文在媒介实践范式下,以德昂酸茶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作当地社会的一种媒介,以探讨其助力乡村进行可见性生产的过程。研究发现,乡村可见性生产包括两个相互关联且递进的阶段:首先,从不可见到可见,这一过程以乡村文化为基础,通过酸茶非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布朗语“月亮”义词的地理分布及构词特点
收藏 引用
民族语文 2025年 第3期 89-98页
作者: 陈娥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月亮”义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或核心词。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基于布朗语36个点的语料绘制了现代布朗语各方言“月亮”义词的词形分布图,并对其词形与构词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就词形而言,布朗语“月亮”义词主要分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名家接受视阈下的铁凝小说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3年 第5期 146-151页
作者: 李骞 王皓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铁凝的小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从接受美学层面论述的文章却很少见。本文从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三个接受视角讨论铁凝的小说,认为著名作家对铁凝小说文本的接受性诠释,有着定论性的效果,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评论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轰动文坛”还是“艰难出场”?——现代文学时期《生死场》的接受史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5期 58-65页
作者: 李濛濛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萧红在文坛上地位的奠定源自1935年《生死场》的出版,从此萧红便步入了“知名作家”的行列,因此对《生死场》的评价基本都是“无疑地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1),“轰动整个上海文坛的名著”(2)。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且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启蒙与“反启蒙”:“人力车夫”文学主潮下的《一件小事》新解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12期 163-166页
作者: 李骞 王皓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五四前后出现的“人力车夫”文学主潮,是“劳工神圣”启蒙思潮影响下,作家有意识的集体创作。但在许多作品中,关于启蒙的表达,都是不接地气的理论表述。只有鲁迅的《一件小事》站在时代潮流之上,对平民主义启蒙作出前瞻性的反思。小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铁凝“三垛”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 第1期 202-212页
作者: 李濛濛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650504
铁凝完成于1990年代的《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被批评界称为“三垛”,其共同点不仅在于“垛”的文学意象,而且在作家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在不同文本中持续展现了“叙事”与“伦理”的互动。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考察,铁凝没有止步于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