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红河流域水文过程受山地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时空分异性明显;近半个世纪以来,其河川径流变化日趋复杂,跨境水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基于流域55a逐月径流、降水和气温站点数据,利用GAMLSS(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for Locati...
详细信息
元江—红河流域水文过程受山地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时空分异性明显;近半个世纪以来,其河川径流变化日趋复杂,跨境水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基于流域55a逐月径流、降水和气温站点数据,利用GAMLSS(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for Location, Scale and Shape)建立以时间、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时变矩模型,系统分析了综合环境影响下径流序列的非一致性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非一致性框架下基于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法(Expected Number of Exceedances, ENE)推求设计年径流,探讨了非一致性对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径流具有显著非一致性特征,以哀牢山系为界,以东的干游元江倾向于突变性且存在一个位于2002年的显著突变点,以西的支流李仙江在1986年转折点后的局部趋势呈现显著下降;(2)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GAMLSS模型分别服从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时,为径流序列提供了最佳拟合,可有效地捕捉气候变化对元江和李仙江径流的影响;(3)与传统一致性模型相比,时变矩模型为计算变化环境下的设计年径流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在选定的排放情景下,基于时变矩模型得到的元江和李仙江设计年径流值较一致性模型,分别表现为-15.12~25.46%和-17.29~22.24%的差异变化,这些差异对水资源开发规模、动态管理和利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元江—红河流域跨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协调管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