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4 篇 期刊文献
  • 4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56 篇 工学
    • 34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5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14 篇 光学工程
    • 7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3 篇 电气工程
    • 3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80 篇 理学
    • 347 篇 物理学
    • 44 篇 化学
    • 8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20 篇 医学
    • 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35 篇 氮化镓
  • 25 篇 gan
  • 22 篇 表面等离激元
  • 20 篇 飞秒激光
  • 18 篇 发光二极管
  • 18 篇 超导薄膜
  • 16 篇 二维电子气
  • 16 篇 外延生长
  • 14 篇 非线性光学
  • 13 篇 高温超导体
  • 13 篇 mgb2
  • 11 篇 半导体材料
  • 11 篇 超导量子干涉器
  • 11 篇 太阳能电池
  • 11 篇 异质结构
  • 11 篇 mgb2薄膜
  • 11 篇 mocvd
  • 10 篇 多量子阱
  • 9 篇 库仑爆炸
  • 9 篇 光子晶体

机构

  • 744 篇 北京大学
  • 50 篇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
  • 23 篇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
  • 22 篇 山西大学
  • 18 篇 南京大学
  • 18 篇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
  • 17 篇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
  • 9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7 篇 量子物质协同创新...
  • 7 篇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
  • 7 篇 清华大学
  • 7 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6 篇 天津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 6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5 篇 极端光学协同创新...
  • 5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5 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 5 篇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

作者

  • 184 篇 龚旗煌
  • 135 篇 张国义
  • 114 篇 沈波
  • 74 篇 马平
  • 72 篇 杨志坚
  • 67 篇 戴远东
  • 57 篇 王福仁
  • 53 篇 聂瑞娟
  • 50 篇 秦志新
  • 48 篇 陈志忠
  • 46 篇 王新强
  • 45 篇 许福军
  • 43 篇 杨宏
  • 41 篇 冯庆荣
  • 37 篇 陈志坚
  • 37 篇 谢飞翔
  • 33 篇 肖立新
  • 32 篇 于彤军
  • 30 篇 章蓓
  • 30 篇 吴成印

语言

  • 864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8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往事回首——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初期的回忆
收藏 引用
物理 2013年 第9期42卷 643-646页
作者: 甘子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1985年底或1986年初,北京大学丁石孙校长找我说:现在国家要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的研究。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都开始了凝聚态物理方面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也认为要在原来物理系的固体物理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轨道角动量复用三维加密全息图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5年 第6期74卷 87-94页
作者: 方国全 林瀚 王思越 彭璞 方哲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息成像已成为展示信息的成熟光学技术.然而,仅通过光的波长和偏振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的传统全息技术,在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容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将一种新的光学维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线性光学晶体及相位匹配方法研究进展(特邀)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5年 第5期 106-117页
作者: 姚光杰 李家成 刘华展 马超杰 洪浩 刘开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现代光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锁模激光器、非线性频率转换器和量子光源等设备的核心组件。高性能的光学晶体材料体系一直是相关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适配于光学晶体材料特性的相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拓扑绝缘体高次谐波产生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25年 第1期55卷 49-66页
作者: 张嘉宁 刘秀兰 杨乐怡 彭良友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193
近年来,随着红外激光技术的进步,高次谐波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固体材料.许多实验和理论工作发现,拓扑绝缘体的高次谐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例如增强的谐波产率、特殊的椭偏依赖性以及圆二色性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人们在拓扑绝缘体高次谐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化镓基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及进展(特邀)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5年 第5期 221-235页
作者: 曹文彧 孟令海 雷孟铼 李曙琨 于果 陈焕卿 陈伟华 胡晓东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氮化镓(GaN)基激光二极管(LD)在激光显示、激光制造、可见光通信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研究的前沿方向和产业发展的热点。然而,其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仍面临科学和技术上的挑战。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铝镓氮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光提取效率研究进展(特邀)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5年 第5期 61-72页
作者: 郎婧 许福军 王嘉铭 葛惟昆 沈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铝镓氮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是Ⅲ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诸多领域中有着重大需求。但目前器件性能难以满足市场大规模产业应用的需求,而光提取效率是限制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瓶颈。绍了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与铅(110)样品间“连颈”自动变细过程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1997年 第4期46卷 688-693页
作者: 高波 盖峥 杨威生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期的实验表明跳触现象(jumptocontact)很可能是摩擦的起源.所谓跳触就是当针尖和平的表面距离很近时二者会突然接触从而形成“连颈”.在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这种现象的过程中,利用电导随时间的演变曲线,我们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温下单个甘氨酸分子在Cu(111)表面的操纵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1998年 第8期47卷 1304-1310页
作者: 赵学应 赵汝光 盖峥 杨威生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证明了甘氨酸(NH2CH2COOH)能在温下在Cu单晶表面产生比较稳定的吸附,然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一步研究了其吸附情况,看到单个甘氨酸分子在Cu(111)面上吸附稳定并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4′-N,N-二乙氨基-3-羟基苯并黄酮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溶剂极性效应——实验和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化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116-124页
作者: 姜羊林 陈明卿 梁民 尧奕歌 张燕 王鹏 张建平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 先进光转换材料与生物光子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北京10087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人工微观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光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发色团中。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3-HFs)由于其广泛的天然来源和对环境极度敏感的荧光发光特性而备受关注。与3-HFs相比,4′-N,N-二乙氨基-3-羟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对InGaP微盘发光模式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999年 第3期18卷 219-224页
作者: 张宇 辛永春 朱星 凌勇 尹彦 周赫田 章蓓 甘子钊 北京大学物理系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分别对直径为5μm和10μm的图钉式InGaP光学微盘进行了形貌和光致发光的近场图样测量和研究,并与由常规光学荧光显微镜测得的荧光图象相比较.结果表明InGaP微盘的近场发光图样不仅反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