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59 篇 期刊文献
  • 2,727 篇 专利
  • 280 件 标准
  • 166 篇 会议
  • 48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5,9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13 篇 工学
    • 2,280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74 篇 土木工程
    • 2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90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59 篇 软件工程
    • 142 篇 机械工程
    • 13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0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0 篇 电气工程
    • 4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0 篇 公安技术
    • 28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6 篇 建筑学
    • 16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1 篇 光学工程
    • 1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24 篇 管理学
    • 19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7 篇 工商管理
  • 165 篇 经济学
    • 163 篇 应用经济学
  • 22 篇 理学
    • 9 篇 系统科学
  • 16 篇 法学
    • 8 篇 公安学
    • 6 篇 政治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5 篇 农学
  • 4 篇 医学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180 篇 铁路
  • 106 篇 高速铁路
  • 102 篇 城市轨道交通
  • 98 篇 铁路信号
  • 93 篇 gsm-r
  • 84 篇 轨道电路
  • 80 篇 信号系统
  • 71 篇 列控系统
  • 57 篇 信号
  • 57 篇 计算机联锁
  • 57 篇 轨道交通
  • 46 篇 应用
  • 46 篇 车载设备
  • 46 篇 铁路通信
  • 44 篇 驼峰
  • 42 篇 地铁
  • 40 篇 编组站
  • 40 篇 铁路运输
  • 40 篇 设计
  • 37 篇 客运专线

机构

  • 3,989 篇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
  • 943 篇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
  • 687 篇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
  • 296 篇 北京市高速铁路运...
  • 111 篇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
  • 105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91 篇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
  • 54 篇 列车自主运行智能...
  • 48 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
  • 48 篇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
  • 45 篇 清华大学
  • 37 篇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
  • 36 篇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
  • 33 篇 东南大学
  • 31 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
  • 30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29 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8 篇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
  • 28 篇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
  • 28 篇 中国铁路总公司

作者

  • 179 篇 陈志强
  • 157 篇 刘岭
  • 135 篇 张友兵
  • 127 篇 崔俊锋
  • 126 篇 孙国营
  • 124 篇 徐宗奇
  • 123 篇 李智宇
  • 118 篇 敖奇
  • 116 篇 叶峰
  • 111 篇 师进
  • 109 篇 杨轶轩
  • 107 篇 任国桥
  • 102 篇 于晓泉
  • 97 篇 阳晋
  • 96 篇 王建敏
  • 95 篇 王智新
  • 94 篇 江明
  • 93 篇 贾云光
  • 90 篇 张波
  • 87 篇 周宇晖

语言

  • 5,932 篇 中文
  • 48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598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支持多网融合的市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 2024年 第5期41卷 61-66,72页
作者: 张友兵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0
研究目的:市域(郊)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正朝着网络化、公交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市域(郊)铁路作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的纽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 2018年 第3期40卷 82-87页
作者: 乔志超 谢文磊 王智新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0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是为解决分路不良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轨道电路,其信号形式为周期性的高压脉冲,为建立准确的脉冲信号仿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矢量匹配法的宽频建模方法。首先分别利用扫频法和有限元分析法获得变压器和钢轨两个关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监管与治理双闭环机制
收藏 引用
交通技术 2025年 第1期14卷 44-49页
作者: 张贝嘉 陈维亚 潘晖 刘俊杰 李荣 刘云晞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大数据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事务中心 湖南 长沙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湖南 长沙
为了研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闭环体系,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垄断特征表明其PDCA循环动力源主要来自政府监管、市场压力与乘客,构建了集运营单位安全管理PDCA环和运营主管部门安全监管PDCA环于一体的双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考虑大地影响高速铁路轨道电路互阻抗快速计算简化公式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6年 第4期31卷 1-6页
作者: 杜学龙 王智新 邹军 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10008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北京100073
相邻轨道电路互阻抗是轨道电路计算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考虑大地影响,推导了相邻轨道电路互阻抗简化表达式。根据Deri地阻抗表达式,获得两个相邻轨道电路之间的互阻抗;考虑轨道电路空间位置特点,采用泰勒公式对相邻轨道电路互阻抗表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TCS系统增加平交道口监控功能的系统方案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 2022年 第5期39卷 80-84,113页
作者: 张友兵 崔佳诺 王建敏 陈志强 张国振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0
研究目的:平交道口是铁路和公路的交叉路口,对平交道口进行有效管理和安全监控,可以提高平交道口安全和通过效率。国内现有的平交道口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下等问题,且CTCS系统未将平交道口监控作为系统功能的一部分,CTCS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 2022年 第3期39卷 94-100页
作者: 张友兵 刘岭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0
研究目的:铁路闭塞技术从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发展到移动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越来越小,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但是既有的闭塞技术均基于假设前方列车静止的理念而进行行车控制。即使采用行车效率最高的移动闭塞技术,后车与前车的追踪间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CR450动车组的牵引回流动态分布及谐波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 2025年 第2期 64-70页
作者: 秦树增 杨轶轩 杨世武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 北京10086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0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北京100044
当动车组速度提升至400 km/h,由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引入的牵引电流及其谐波随之变化,并以钢轨为耦合途径,干扰轨旁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应对信号系统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设计给予重视。在此背景下,基于新一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速铁路ATO系统控车舒适度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 2019年 第3期36卷 67-71页
作者: 张友兵 陈志强 王建敏 吴培栋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3
研究目的: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智慧铁路,是铁路部门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铁路部门开始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到高铁列车控制系统中,构成高速铁路ATO系统,在该系统中,由ATP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自动闭塞区段提速与信号
收藏 引用
铁道通信信号 2002年 第5期38卷 23-24页
作者: 傅世善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提出列车提速后 ,半自动闭塞区段信号显示的两种改进设想。
来源: 评论
三模-单模体系安全时钟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第10期50卷 1718-1722页
作者: 金德鹏 刘毅东 车惠军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北京10008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北京100073
为解决铁路信号系统现有安全时钟体系可用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模-单模体系的安全时钟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与传统安全时钟体系的可用度问题,理论推导证明了在长期工作条件下该方法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系统可用度。在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