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8 篇 期刊文献
  • 4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15 篇 医学
    • 44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35 篇 临床医学
    • 9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25 篇 管理学
    • 2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6 篇 理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生物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6 篇 工学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兽医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主题

  • 55 篇 影响因素
  • 48 篇 艾滋病病毒
  • 43 篇 血吸虫病
  • 41 篇 艾滋病
  • 32 篇 钉螺
  • 28 篇 流行病学
  • 27 篇 危险因素
  • 27 篇 儿童
  • 26 篇 hiv
  • 26 篇 基因型
  • 19 篇 队列研究
  • 16 篇 感染率
  • 16 篇 抗病毒治疗
  • 16 篇 丙型肝炎病毒
  • 15 篇 地理信息系统
  • 15 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15 篇 meta分析
  • 14 篇 戊型肝炎病毒
  • 14 篇 湖北钉螺
  • 13 篇 流行特征

机构

  • 701 篇 复旦大学
  • 36 篇 德宏州疾病预防控...
  • 35 篇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
  • 30 篇 浙江省德清县疾病...
  • 30 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 29 篇 陇川县疾病预防控...
  • 28 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
  • 25 篇 瑞丽市疾病预防控...
  • 24 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 23 篇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
  • 23 篇 芒市疾病预防控制...
  • 22 篇 云南省德宏州疾病...
  • 22 篇 梁河县疾病预防控...
  • 22 篇 盈江县疾病预防控...
  • 15 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 15 篇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 14 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 13 篇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
  • 12 篇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 11 篇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

作者

  • 210 篇 姜庆五
  • 208 篇 何纳
  • 131 篇 段松
  • 121 篇 he na
  • 120 篇 杨跃诚
  • 115 篇 叶润华
  • 92 篇 jiang qing-wu
  • 86 篇 王继宝
  • 85 篇 周艺彪
  • 81 篇 赵根明
  • 71 篇 丁盈盈
  • 71 篇 duan song
  • 63 篇 姚仕堂
  • 62 篇 郑英杰
  • 61 篇 付朝伟
  • 52 篇 唐仁海
  • 52 篇 张铁军
  • 51 篇 张志杰
  • 50 篇 项丽芬
  • 49 篇 ye runhua

语言

  • 728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729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2010年上海地区肠道毒71型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传染杂志 2011年 第10期39卷 583-588页
作者: 朱雯 居丽雯 蒋露芳 熊海燕 汪千力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目的了解2010年上海地区手足口患者中肠道毒71型(EV71)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不同时间的轻症与重症例EV71分离株18株,对其抗原决定簇位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比对,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E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神经认知损伤关联研究系统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华疾控制杂志 2020年 第12期24卷 1452-1458页
作者: 石瑞紫 何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神经认知损伤关联研究现状,系统检索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19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研制进展及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华预防医杂志 2018年 第8期52卷 862-868页
作者: 李玲玲 何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是艾滋、梅毒等性传播疾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传播控制的重点人群。但是,MSM中的每个个体由于其社会人口特征、性行为特征、性行为网络等因素的差异,感染HIV的风险也存在差异。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横断面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年 第9期38卷 1165-1168页
作者: 杨亚 周艺彪 程婉婷 潘翔 宋秀霞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热带病研究中心 上海200032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洲血吸虫流行特征及其对赴非人员的安全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血吸虫防治杂志 2015年 第4期27卷 436-439页
作者: 潘翔 周艺彪 杨亚 宋秀霞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病学研究中心上海20003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迅猛发展,中国公民到非洲务工及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我国境内报道的输入性非洲血吸虫例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影响非洲血吸虫流行的特征,并提出避免感染非洲血吸虫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因得失与猴痘及其他正痘毒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 2023年 第7期39卷 622-630,638页
作者: 王雨茜 陈伟杰 李艳娇 胡晶晶 王伟炳 熊成龙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2022年,猴痘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和传播,并于当年7月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猴痘毒及其他正痘毒传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包括猴痘毒在内的正痘毒属毒是双链DNA毒,在其进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对血吸虫的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血吸虫防治杂志 2019年 第2期31卷 218-221页
作者: 杨东见 李林瀚 程婉婷 杨宇 杨亚 王英鉴 董淑容 周艺彪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育部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热带病研究中心
血吸虫虽是现代名,但此在我国古代就已广泛流行并在我国传统医中以特定的形式存在。为明确血吸虫在我国传统医中的存在形式,以此推断血吸虫在我国古代的流行状况,本文着重研究1955-1965年中医对血吸虫的认识取得较大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空间回归模型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年 第11期34卷 1151-1153页
作者: 伍劲屹 周艺彪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热带病研究中心 上海20003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即3S体系的发展,空间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而科研人员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得信息[1].据统计80%的流行病学资料具有空间属性[2],且有空间自相关性质,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IV与血吸虫共同感染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年 第2期35卷 212-214页
作者: 肖鹏磊 周艺彪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热带病研究中心 上海200032
有关艾滋与血吸虫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关于两种原体共同感染的报道较少。早在1990年就有者提出血吸虫感染动物产生的抗体能特异地与HIV的一种蛋白质——毒粒子感染性因子(VIF)结合,VIF抗体也能识别血吸虫。也有报告认为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在寄生虫和寄生虫领域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血吸虫防治杂志 2024年 第6期36卷 551-554页
作者: 周艺彪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病学研究中心 上海200032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卫生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在寄生虫和寄生虫领域得到应用,从疾诊断、预后预测、传播风险预测、媒和中间宿主智能识别以及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