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国内外循证卫生政策简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中循证卫生政策简报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8月6日。采用Charticular、VOSviewer和Cite Space软件对...
详细信息
目的 分析国内外循证卫生政策简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中循证卫生政策简报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8月6日。采用Charticular、VOSviewer和Cite 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45篇相关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41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是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近年热点关键词聚焦于食品与营养安全系统、心血管疾病、肥胖、影响、公共卫生政策等,“医疗保健”和“知识转化”的相关研究有望成为前沿热点。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少,研究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领域政策简报和政策简报方法学研究。结论 国外未来研究的侧重点可能是医疗保健、食品与营养、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卫生议题的政策简报及其影响,政策简报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目前国内外在循证卫生政策简报领域的研究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相关研究已趋向成熟,而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亟需充实方法学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未来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循证卫生政策简报领域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目的系统调查2021―2023年中国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有关卫生经济学证据的报告现状,为我国指南和共识的制订/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搜集202...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调查2021―2023年中国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有关卫生经济学证据的报告现状,为我国指南和共识的制订/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搜集2021―2023年我国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指南和共识的卫生经济学证据等信息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描述。结果共纳入4236部指南或共识,其中1066(25.17%)部报告了卫生经济学证据;120(11.26%)部在推荐意见的形成中报告了卫生经济学证据;109(10.23%)部在证据质量的分级中报告了卫生经济学证据;832(78.05%)部在推荐意见的解释说明中报告了卫生经济学证据。结论2021—2023年中国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对卫生经济学证据的报告率不高;专家共识的卫生经济学证据报告率相比指南更低。建议指南和共识制订过程中,在推荐意见的形成、证据质量的分级和推荐意见的解释说明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卫生经济学证据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发挥指南和共识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目的对痛风慢性期降尿酸治疗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pistemonikos、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痛风慢性期降尿酸治疗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运用GRADE方法对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 1篇系统评价/M e t a分析,所有系统评价均涉及别嘌醇, 1 0篇涉及非布司他,3篇涉及苯溴马隆,1篇涉及丙磺舒。纳入系统评价包含3个主要结局指标。10篇系统评价对纳入原始研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价,其中8篇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偏倚评估工具,2篇使用其他评价工具。AMSTAR评价结果显示:4个系统评价评分≥9分,其余系统评价评分均≤8分。GRADE分级结果显示:20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低或极低,10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2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高。结论中等质量证据显示非布司他在血尿酸达标方面优于别嘌醇,高质量证据显示两者在急性痛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高质量证据显示非布司他安全性优于别嘌醇。其他降尿酸干预措施疗效尚缺乏来源于系统评价的高质量证据支持。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科学而严谨的研究,生产更多高质量证据,填补相应空白。
目的应用可实施性评价工具,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质量,为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补...
详细信息
目的应用可实施性评价工具,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质量,为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检索中华医学会、中医药管理局、梅斯医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当当网、医脉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官网,以获取中西医结合指南,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4名评价员采用指南可实施性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1部中西医结合指南。其中,可实施性非常强的指南9部(14.75%),一般40部(65.57%),较差12部(19.67%)。5个评价领域中,“可及性”和“可执行性”领域的质量较高,“沟通性”“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相对较低。相较于2006—2016年发布的指南,2017—2022年发布的指南在“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均有提高。结论现有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注重医教研一体化,加大对指南的宣传力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以更简洁的形式呈现指南推荐意见,促进临床医生对指南的应用,提升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