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94 篇 期刊文献
  • 18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37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98 篇 医学
    • 59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9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1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3 篇 临床医学
    • 6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7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特种医学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53 篇 理学
    • 328 篇 生物学
    • 10 篇 生态学
    • 9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322 篇 农学
    • 160 篇 作物学
    • 60 篇 兽医学
    • 14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207 篇 工学
    • 155 篇 生物工程
    • 2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篇 管理学
    • 11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61 篇 新种
  • 39 篇 蠓科
  • 35 篇 原核表达
  • 33 篇 双翅目
  • 29 篇 登革病毒
  • 29 篇 贝氏柯克斯体
  • 25 篇 噬菌体
  • 24 篇 疫苗
  • 23 篇 单克隆抗体
  • 21 篇 免疫原性
  • 21 篇 中国
  • 20 篇 汉坦病毒
  • 19 篇 蚊虫
  • 19 篇 副溶血弧菌
  • 19 篇 西尼罗病毒
  • 19 篇 序列分析
  • 18 篇 白纹伊蚊
  • 17 篇 hiv-1
  • 17 篇 检测
  • 16 篇 蚋科

机构

  • 615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46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55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34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27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2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9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8 篇 江苏大学
  • 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16 篇 广西医科大学
  • 16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3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
  • 12 篇 吉林大学
  • 12 篇 渤海大学
  • 1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1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10 篇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

作者

  • 96 篇 赵彤言
  • 94 篇 秦鄂德
  • 89 篇 王希良
  • 87 篇 曹务春
  • 84 篇 杨瑞馥
  • 79 篇 秦成峰
  • 77 篇 李劲松
  • 76 篇 陈薇
  • 72 篇 童贻刚
  • 67 篇 姜涛
  • 67 篇 李敬云
  • 60 篇 祝庆余
  • 58 篇 温占波
  • 58 篇 温博海
  • 58 篇 周育森
  • 57 篇 虞以新
  • 56 篇 邓永强
  • 52 篇 王洁
  • 52 篇 周冬生
  • 51 篇 端青

语言

  • 1,376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和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1379 条 记 录,以下是741-750 订阅
排序:
新甲型H1N1流感毒及疫情分析
收藏 引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 第3期33卷 201-204页
作者: 林磊 童贻刚 祝庆余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正在从北美洲向全球逐步蔓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此次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概况及特点,分析了毒的遗传学特征,并尝试性地对新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流行态势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估。初步分析认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NAP-25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收藏 引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 第3期33卷 228-230页
作者: 刘昊 史晶 蔡昆 高翔 侯晓军 王慧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的:构建SNAP-2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SNAP-25,对表达产物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SNAP-25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从小鼠全脑组织总RNA中得到基因。将全长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立氏立克次体蛋白抗原基因的表达和重组蛋白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学报 2009年 第10期25卷 931-934,939页
作者: 吴德平 王颖 王锡乐 陈梅玲 温博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目的表达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主要抗原基因,免疫印迹初步分析重组蛋白抗原的抗原性。方法根据立氏立克次体全基因组序列选出主要抗原相关基因,采用PCR从全基因组中扩增抗原相关基因,将扩得的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鉴定
收藏 引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9年 第5期25卷 447-448页
作者: 刘树玲 杨秀旭 张晓鹏 付玲 李建民 侯利华 陈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的:制备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鼠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0余株针对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鼠mAb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的6株进行了相关鉴定。结果:6株mAb的腹水效价均达到1:512000,将其中的两株mAb进行了纯化,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 第2期33卷 176-178页
作者: 邱少富 端青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是引起人及动物严重感染性疾类鼻疽的病原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Bp基因分型研究,在类鼻疽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鉴定与溯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基因分型技术在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性细菌微进化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命科学 2009年 第4期21卷 479-484页
作者: 杨瑞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将致性细菌微进化的遗传学动力、研究方法及其意义进行综述,并以鼠疫耶尔森氏菌与沙门氏菌为例讨论了这两种细菌的微进化研究进展。
来源: 评论
鹦鹉热嗜衣原体两对荧光定量PCR引物的应用与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学报 2009年 第12期25卷 1139-1142,1161页
作者: 宋立华 何君 李岩伟 赵海 段鸿元 朱虹 端青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
针对鹦鹉热嗜衣原体(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和多形态膜蛋白(PM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可用于Cps检测,在样本中靶标浓度高时,PMP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优于MO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喹啉类抗疟药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 第1期33卷 71-73页
作者: 王红 王京燕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前对喹啉类药物抗性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与抗药性有关的基因pfcrt,pfmdr1和cg2与喹啉类抗疟药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评论
氯仿-甲醇提取贝氏柯克斯体组分Q热疫苗的免疫保护性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学报 2009年 第3期25卷 207-209,213页
作者: 王锡乐 邢洪光 熊小路 陈梅玲 吴德平 王世斌 王颖 温博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的动物实验评价采用国内分离株研制的氯仿-甲醇提取贝氏柯克斯体组分Q热疫苗(CMRV)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三批小量制备的CMRV和灭活贝氏柯克斯体Q热疫苗(WCV)分别用1μg、10μg、100μg三个剂量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4周后用初次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IV-1耐药性突变位点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年 第5期33卷 473-475页
作者: 李韩平 李敬云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HIV耐药性的产生是抗毒治疗的瓶颈,而耐药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HIV基因组中部分密码子位点发生突变致。随着HIV耐药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导致HIV耐药的突变位点也逐渐明晰化,尤其是针对高效抗毒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