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68 篇 期刊文献
  • 18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50 篇 医学
    • 67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6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5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7 篇 临床医学
    • 7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2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特种医学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375 篇 理学
    • 349 篇 生物学
    • 10 篇 生态学
    • 8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化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336 篇 农学
    • 167 篇 作物学
    • 70 篇 兽医学
    • 14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224 篇 工学
    • 161 篇 生物工程
    • 2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20 篇 管理学
    • 14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60 篇 新种
  • 37 篇 蠓科
  • 36 篇 原核表达
  • 33 篇 贝氏柯克斯体
  • 32 篇 双翅目
  • 29 篇 登革病毒
  • 29 篇 噬菌体
  • 26 篇 鼠疫耶尔森菌
  • 24 篇 疫苗
  • 24 篇 单克隆抗体
  • 23 篇 蚊虫
  • 21 篇 免疫原性
  • 21 篇 副溶血弧菌
  • 20 篇 中国
  • 20 篇 汉坦病毒
  • 20 篇 西尼罗病毒
  • 19 篇 气溶胶
  • 19 篇
  • 19 篇 检测
  • 19 篇 白纹伊蚊

机构

  • 613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460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12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91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6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42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27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2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8 篇 江苏大学
  • 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17 篇 广西医科大学
  • 16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4 篇 渤海大学
  • 13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
  • 13 篇 吉林大学
  • 12 篇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
  • 12 篇 山东大学

作者

  • 105 篇 赵彤言
  • 101 篇 杨瑞馥
  • 94 篇 秦鄂德
  • 91 篇 秦成峰
  • 90 篇 王希良
  • 87 篇 曹务春
  • 82 篇 zhao tong-yan
  • 79 篇 李劲松
  • 76 篇 陈薇
  • 73 篇 李敬云
  • 71 篇 姜涛
  • 71 篇 周冬生
  • 67 篇 童贻刚
  • 63 篇 王慧
  • 62 篇 邓永强
  • 61 篇 王景林
  • 60 篇 温博海
  • 57 篇 yang rui-fu
  • 57 篇 温占波
  • 57 篇 周育森

语言

  • 1,551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5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及其在流感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 第2期41卷 456-460页
作者: 屠叶清 郑蕊 罗德炎 王慧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合肥230032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是一类主要在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蛋白,其碳水化合物识别域可与多种病原体结合。近年随着人们对毒感染免疫研究的深入,DC-SIGN在其中扮演的多方面作用逐渐被挖掘。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分子,DC-SIGN在固有免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年 第10期36卷 1260-1266页
作者: 李浩 徐俊杰 陈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RD-1(region of difference-1)被认为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致机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RD-1基因全长9.5kb,开放读码框从Rv3871~Rv3879c,分别编码9种不同的蛋白质.RD-1区在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流感毒感染介导的免疫理损伤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年 第8期36卷 961-967页
作者: 吕进 王希良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流感毒感染(如暴发性流行或高致性禽流感H5N1感染)可以造成广泛的理损伤及严重的并发症,其肺部理损伤以肺水肿及广泛的炎性渗出为特点,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组织学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荧光检测的新型细胞传感器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年 第2期38卷 185-190页
作者: 辛文文 王景林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主要介绍了一类基于荧光检测的新型细胞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利用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的特性和生物(或化学)发光技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在数分钟内达到检测病原体或其他抗原的目的.这类传感器的发光原理主要是利用钙离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炭疽疫苗及治疗药物筛选和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6年 第6期33卷 517-523页
作者: 董大勇 徐俊杰 陈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炭疽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对它们的有效性研究不能在人体进行,因此实验模型的选择就特别重要.目前常用的细胞模型主要包括CHO细胞和J774A.1细胞.动物模型种类较多,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猴等都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黑龙江立克次体重组外膜蛋白B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C3H/HeN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年 第3期44卷 889-898页
作者: 孟艳芬 熊小路 齐永 段长松 龚文平 焦俊 温博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专性胞内寄生的黑龙江立克次体是远东斑点热的病原体,外膜蛋白B(OmpB)是其最主要的表面蛋白抗原.本研究将黑龙江立克次体ompB基因分成4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出4个重组OmpB抗原(OmpB-P1,OmpB-P2,OmpB-P3和OmpB-P4).将4个重组OmpB抗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寨卡毒非结构蛋白NS5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19年 第26期64卷 2677-2688页
作者: 黄星耀 叶青 李晓峰 秦成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寨卡毒(Zika virus,ZIKV)是黄毒科黄毒属重要成员,因其能引起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NS5蛋白是其基因组编码的最大非结构蛋白,主要包括N端的甲基转移酶MTase(methyltransferase)结构域和C端的R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基因线路构建神经网络实现神经拟态计算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92-4002页
作者: 杨姗 刘芮存 刘拓宇 庄滢潭 李金玉 滕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有计算体系限制了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神经拟态计算则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而具备低能耗并行化等优势的生物计算对其研究至关重要,其中基因线路将是构造人工神经网络的关键.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37-3943页
作者: 贺梦娇 秦成峰 李晓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寨卡毒起初一直被看作传统的虫媒毒,在其发现后的60年时间里仅导致零星散发例而一直未受重视.但在2015年南美洲暴发的寨卡疫情中发现,该毒也能经性传播.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大量的以新生儿小头畸形、脑膜炎和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生物分子的神经拟态计算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44-3951页
作者: 滕越 杨姗 刘芮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新时代的到来,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神经拟态计算因具有低能耗、自适应学习和高并行计算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分子计算伴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 DNA等纳米材料不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