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41 篇 期刊文献
  • 17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3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46 篇 医学
    • 56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8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0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92 篇 临床医学
    • 5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6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特种医学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41 篇 理学
    • 319 篇 生物学
    • 9 篇 生态学
    • 7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313 篇 农学
    • 158 篇 作物学
    • 57 篇 兽医学
    • 14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204 篇 工学
    • 153 篇 生物工程
    • 2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57 篇 新种
  • 37 篇 蠓科
  • 34 篇 原核表达
  • 29 篇 登革病毒
  • 29 篇 双翅目
  • 26 篇 贝氏柯克斯体
  • 25 篇 噬菌体
  • 24 篇 疫苗
  • 23 篇 单克隆抗体
  • 21 篇 免疫原性
  • 20 篇 汉坦病毒
  • 19 篇 副溶血弧菌
  • 19 篇 中国
  • 19 篇 西尼罗病毒
  • 19 篇 序列分析
  • 17 篇 hiv-1
  • 17 篇 检测
  • 15 篇 蚊虫
  • 15 篇 聚合酶链反应
  • 15 篇 流感病毒

机构

  • 615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45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51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34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2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21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9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8 篇 江苏大学
  • 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16 篇 广西医科大学
  • 16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4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3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
  • 12 篇 渤海大学
  • 11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 11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11 篇 吉林大学
  • 10 篇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
  • 10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

作者

  • 94 篇 秦鄂德
  • 86 篇 王希良
  • 86 篇 曹务春
  • 82 篇 赵彤言
  • 79 篇 杨瑞馥
  • 79 篇 秦成峰
  • 75 篇 李劲松
  • 74 篇 陈薇
  • 72 篇 童贻刚
  • 66 篇 姜涛
  • 66 篇 李敬云
  • 60 篇 祝庆余
  • 56 篇 温占波
  • 56 篇 邓永强
  • 56 篇 周育森
  • 54 篇 虞以新
  • 52 篇 王洁
  • 51 篇 温博海
  • 51 篇 端青
  • 50 篇 于曼

语言

  • 1,310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
13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1-1110 订阅
排序:
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自然疫源性疾预防控制中的指导作用
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指导作用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军流行病学、第八届全军防生物危害医学专业学术会议
作者: 江佳富 曹务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徽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门具有明确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特殊方法论的成熟科学,其观点已经深入到自然科学和和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尤其被认为是能够阐明自然界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种重要呼吸道病原的多重实时PCR检测
3种重要呼吸道病毒病原的多重实时PCR检测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军流行病学、第八届全军防生物危害医学专业学术会议
作者: 赵海龙 姜涛 邓永强 陈水平 李晓峰 于曼 秦鄂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1
呼吸道合胞毒(BSV)、甲型流感毒(IA)和SARS冠状毒(SARS-CoV)分别属于副粘毒科、正粘毒科和冠状毒科,它们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呼吸道合胞毒在临床呼吸道检测标本中占比例最高,且致性较强。甲型流感毒引发的流感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重RT-PCR检测西尼罗毒、委内瑞拉马脑炎毒和亨德拉
多重RT-PCR检测西尼罗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和亨德拉病毒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军流行病学、第八届全军防生物危害医学专业学术会议
作者: 姜涛 邓永强 于曼 陈水平 祝庆余 秦鄂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1
西尼罗毒(WNV)、委内瑞拉马脑炎毒(VEEV)和亨德拉毒(HeV)分别是黄毒属、甲毒属和巨黏毒属成员,均可通过气溶胶和/或蚊虫媒介传播,引起人类致死性脑炎。目前我国尚无这三种流行,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和人员流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绳蚋亚属(Gomphostilbia)的分组研究(双翅目:蚋科)
收藏 引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7年 第2期14卷 110-113页
作者: 安继尧 陈汉彬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微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贵阳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贵阳550004
Takaoka和Davies(1996),Crosskey和Howard(1997),把绳蚋亚属分成5个种组,作者在研究中国新疆绳蚋时,发现草地绳蚋S.(G.)meadowi An,Ma and Ma和阿勒泰绳蚋S.(G.)altayenseCai and An的跗突无或很短、细、顶端平齐或尖形,这些特征可作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在M15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7年 第2期14卷 67-70页
作者: 傅作申 陈知航 张娟 花艳红 程远国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药学研究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大连116600
获得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后与表达载体pQE-30重组,然后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后表达TCTP融合蛋白,薄层扫描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3.4%,目的蛋白中可溶性蛋白占比例高于非溶性蛋白。Ni-NTA纯化后C端测序,结果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杜氏绳蚋蛹和幼虫的补充描述(双翅目:蚋科)(英文)
收藏 引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7年 第4期14卷 249-251页
作者: 安继尧 陈家龙 陈汝达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环境卫生署
2006年5月,从香港采集一些蚋成虫和幼期标本,经鉴定为杜氏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dudgeoni Takaokaand Davies,1995和崎岛蚋Simulium(Simulium)sakishimaense Takaoka,1977。前一蚋种是以两性成虫发表的新种,对蛹和幼虫的形态未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感染汉坦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年 第1期2卷 1-3,10页
作者: 姚昆 江佳富 张文义 赵秋敏 蒋西宁 左曙青 吴晓明 詹琳 褚宸一 张泮河 杨红 曹务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解放军总参管理局第五门诊部
目的了解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毒状况及其型别。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针对不同型别汉坦毒M片段设计引物,应用RT—PCR检测带毒状况,阳性标本测序,对M片段变异大的标本再进行S片段的扩增测序,获得序列用clustalX(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布鲁菌免疫分子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07年 第9期28卷 65-69页
作者: 吴朔 赵忠鹏 于三科 王希良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免疫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陕西杨陵712100
布鲁菌是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包括7种21型,其中感染人的主要有牛、羊、猪布鲁菌3种,其免疫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布鲁菌的免疫过程中,先天性免疫应答主要通过补体、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的参与。获得性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作为同源双交换序列构建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载体
收藏 引用
生物技术通讯 2007年 第3期18卷 381-383页
作者: 张虎成 王奎明 李建民 陈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300851
目的:为了实现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整合性表达,利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HISB)作为同源交换序列构建表达PA的载体。方法:采用PCR等方法将酸启动子P170、红霉素抗性基因、HISB及酶切位点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命名为pHE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埃立克体的传播途径及其遗传基础
收藏 引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7年 第4期14卷 258-263页
作者: 郑寿贵 孙毅 叶晓东 郑海鸥 许荣满 金华市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金华321000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本文从媒介、宿主、传播途径及其遗传学基础对埃立克体传播循环中获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性回顾,为人埃立克体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资料。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