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国际规范要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数据的计算机采集及处理系统是提升GLP规范建设的有力措施之一。国际GLP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GLP资料的证据价值,药品非临床研究资料互相承认的核心是基于"人是整个系统中最不可靠的环节"这一观念。实施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体现GLP精神的研究管理技术平台。将人的因素弱化到系统终端地位。通过严谨的程控防止人的随意性和惰性,通过全息数据、多重关联和系统时序性自动记录,整个系统通过发挥机械特性,保证产生的研究资料全息性,真实、完整、可靠,不易更改,消除有痕迹,可追朔性和多重关联性,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药物非临床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的证据价值。在法规上也对GLP实验室使用计算机管理做了规定,OECD制定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计算机化的系统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GLP to computerized systems)的相关规定。美国也制定了良好自动化实验室规范(Good Automated laboratory Practice,GALP)。目前,我国较大的GLP中心也都在分步建立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数据的计算机采集及处理系统,以更好地适应GLP国际规范建设的需要。GLP机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采用OA办公系统、Feiq及时通讯、电子签到和门禁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人力资源考核和评估;采用Provantis等数据管理系统进行GLP课题的运行与管理;采用数字化后勤管理系统对动物设施内温度、湿度、压差和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冰箱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等。采用BS和CS架构搭建局域网系统,安装日常管理和课题信息化管理等数据库系统,并对服务器、各级数据库实施权限管理和数字签名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备份还原系统并进行严格的评估。系统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性能验证以确保各参数和本地化用户需求符合设计要求。系统正式上线前还应进行并行试运行。建立信息化系统档案管理规范,确保信息化系统安装、验证、人员培训及课题运行等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归档。整个信息化系统应有SOP予以规范。在我国GLP机构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计算机系统应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变更控制。应建立完善准确的计算机系统性能验证规程和验收标准,并在质量保证部门的监督下实施验证。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服务器、交换机的平稳运行,保证电子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可追溯。建立应急处置的操作规程,保证极端条件下数据的安全和灾难恢复系统的安全有效等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