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6 篇 医学
    • 9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0 篇 临床医学
    • 1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中医学
  • 29 篇 理学
    • 25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生态学
  • 17 篇 工学
    • 6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光学工程
  • 17 篇 农学
    • 11 篇 兽医学
    • 7 篇 作物学
  • 7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1 篇 鼠疫耶尔森菌
  • 8 篇 蚊虫
  • 8 篇 噬菌体
  • 7 篇
  • 7 篇 生物学特性
  • 6 篇 寨卡病毒
  • 6 篇 国家参考品
  • 5 篇 气溶胶
  • 5 篇 高通量测序
  • 5 篇 白纹伊蚊
  • 5 篇 肺炎克雷伯菌
  • 5 篇 贝氏柯克斯体
  • 4 篇 合成生物学
  • 4 篇 多药耐药
  • 4 篇 微生物气溶胶
  • 4 篇 全基因组分析
  • 4 篇 毒力
  • 4 篇 云南
  • 3 篇 自然疫源性疾病
  • 3 篇 alphalisa

机构

  • 11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6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43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12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1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9 篇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
  • 8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8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8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 6 篇 贵州医科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5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内蒙古医科大学
  • 5 篇 大理大学
  • 4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东南大学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作者

  • 23 篇 li chun-xiao
  • 23 篇 zhao tong-yan
  • 23 篇 赵彤言
  • 23 篇 李春晓
  • 22 篇 周冬生
  • 19 篇 王慧
  • 16 篇 xing dan
  • 16 篇 邢丹
  • 15 篇 wang hui
  • 15 篇 郭晓霞
  • 15 篇 guo xiao-xia
  • 14 篇 杨瑞馥
  • 13 篇 zhou dong-sheng
  • 13 篇 秦成峰
  • 13 篇 王景林
  • 13 篇 崔玉军
  • 12 篇 米志强
  • 12 篇 wang jing-lin
  • 11 篇 江佳富
  • 11 篇 zhang heng-duan

语言

  • 2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及其在流感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 第2期41卷 456-460页
作者: 屠叶清 郑蕊 罗德炎 王慧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合肥230032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是一类主要在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蛋白,其碳水化合物识别域可与多种病原体结合。近年随着人们对毒感染免疫研究的深入,DC-SIGN在其中扮演的多方面作用逐渐被挖掘。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分子,DC-SIGN在固有免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寨卡毒非结构蛋白NS5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19年 第26期64卷 2677-2688页
作者: 黄星耀 叶青 李晓峰 秦成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寨卡毒(Zika virus,ZIKV)是黄毒科黄毒属重要成员,因其能引起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NS5蛋白是其基因组编码的最大非结构蛋白,主要包括N端的甲基转移酶MTase(methyltransferase)结构域和C端的R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基因线路构建神经网络实现神经拟态计算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92-4002页
作者: 杨姗 刘芮存 刘拓宇 庄滢潭 李金玉 滕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有计算体系限制了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神经拟态计算则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而具备低能耗并行化等优势的生物计算对其研究至关重要,其中基因线路将是构造人工神经网络的关键.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37-3943页
作者: 贺梦娇 秦成峰 李晓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寨卡毒起初一直被看作传统的虫媒毒,在其发现后的60年时间里仅导致零星散发例而一直未受重视.但在2015年南美洲暴发的寨卡疫情中发现,该毒也能经性传播.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大量的以新生儿小头畸形、脑膜炎和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生物分子的神经拟态计算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44-3951页
作者: 滕越 杨姗 刘芮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新时代的到来,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神经拟态计算因具有低能耗、自适应学习和高并行计算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分子计算伴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 DNA等纳米材料不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酸抗体在新突发毒性传染防治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3年 第15期68卷 1906-1916页
作者: 赵锁群 迟航 秦成峰 邓永强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新突发毒性传染已在全球引起多起疫情的暴发流行,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目前,疫苗、小分子药物及抗体是预防和治疗新突发毒性传染的重要手段,但这些防治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严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NA数据存储技术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1年 第5期48卷 494-504页
作者: 滕越 杨姗 李金玉 崔玉军 刘芮存 王升启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850
信息生产与数据存储能力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急需分子数据存储等高密度持久性信息保存替代方案,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数据存储因在信息保留时间、物理密度和体积编码容量等方面优于多数传统存储介质,而广受关注.本文概述了DNA数据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18年 第8期34卷 1270-1278页
作者: 何志利 王慧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古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此系统由2个共表达的基因组成,分别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和易降解的抗毒素,毒素通常发挥毒性作用抑制细菌生长,而抗毒素则可中和毒性,二者相互作用对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肉毒神经毒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22年 第4期62卷 1270-1285页
作者: 谭玲 王建新 王慧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分泌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类毒素。BoNTs共分为7种血清型(A–G),其中A型导致的肉毒中毒最为常见。由于肉毒毒素的强毒性及易于制备,其已被列为A类生物恐怖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蜱传脑炎毒跨过血脑屏障的体外实验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19年 第3期59卷 578-586页
作者: 康晓平 李裕昌 吴晓燕 魏婧靖 郝淮杰 姜涛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的】构建蜱传脑炎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跨血脑屏障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研究2种不同细胞的TBEV培养物在毒跨过血脑屏障中的主要差异,从而为进一步TBEV跨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人脑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