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6 篇 医学
    • 9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0 篇 临床医学
    • 1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中医学
  • 29 篇 理学
    • 25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生态学
  • 17 篇 工学
    • 6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光学工程
  • 17 篇 农学
    • 11 篇 兽医学
    • 7 篇 作物学
  • 7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1 篇 鼠疫耶尔森菌
  • 8 篇 蚊虫
  • 8 篇 噬菌体
  • 7 篇
  • 7 篇 生物学特性
  • 6 篇 寨卡病毒
  • 6 篇 国家参考品
  • 5 篇 气溶胶
  • 5 篇 高通量测序
  • 5 篇 白纹伊蚊
  • 5 篇 肺炎克雷伯菌
  • 5 篇 贝氏柯克斯体
  • 4 篇 合成生物学
  • 4 篇 多药耐药
  • 4 篇 微生物气溶胶
  • 4 篇 全基因组分析
  • 4 篇 毒力
  • 4 篇 云南
  • 3 篇 自然疫源性疾病
  • 3 篇 alphalisa

机构

  • 11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6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43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12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1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9 篇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
  • 8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8 篇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
  • 8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 6 篇 贵州医科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5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内蒙古医科大学
  • 5 篇 大理大学
  • 4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东南大学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3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作者

  • 23 篇 li chun-xiao
  • 23 篇 zhao tong-yan
  • 23 篇 赵彤言
  • 23 篇 李春晓
  • 22 篇 周冬生
  • 19 篇 王慧
  • 16 篇 xing dan
  • 16 篇 邢丹
  • 15 篇 wang hui
  • 15 篇 郭晓霞
  • 15 篇 guo xiao-xia
  • 14 篇 杨瑞馥
  • 13 篇 zhou dong-sheng
  • 13 篇 秦成峰
  • 13 篇 王景林
  • 13 篇 崔玉军
  • 12 篇 米志强
  • 12 篇 wang jing-lin
  • 11 篇 江佳富
  • 11 篇 zhang heng-duan

语言

  • 2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大气PM2.5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 第9期31卷 1636-1644页
作者: 焦周光 胡凌飞 李娜 张柯 温占波 李劲松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101102
为评估大气PM_(2.5)及其不同组分对心肌细胞H9C2的毒性作用,探讨PM_(2.5)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作用的关键组分,将前期采集并制备的PM_(2.5)完全颗粒物、PM_(2.5)水溶性组分、PM_(2.5)脂溶性组分和PM_(2.5)单纯颗粒物以不同质量浓度对H9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因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20年 第7期60卷 1488-1495页
作者: 张嘉鑫 武雅蓉 杨超 康琳 王景林 崔玉军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合肥230032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目的】创伤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弧菌物种,但目前尚无在全基因组层面挖掘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本研究以创伤弧菌分离来源(临床和环境)作为不同表型,通过与260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关联分析,挖掘毒力相关因子,从而进一步了解创伤弧菌致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寨卡毒可作为溶瘤毒特异杀伤胶质瘤干细胞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年 第10期48卷 1126-1127页
作者: 陈奇 秦成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由于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常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复发率极高,预后差,绝大多数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低于两年.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胶质瘤干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冠毒鼠适应株及其感染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基金 2022年 第4期36卷 587-593页
作者: 陈奇 周超 秦成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冠状毒(以下简称“新冠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暴发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5亿人感染,并已造成超过600万人死亡。小动物感染模型是疫苗、药物研发及致机制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1512-KPC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19年 第2期59卷 349-363页
作者: 蒋昭芳 赵亚超 李曼莉 周冬生 朱天川 谭小艳 童贻刚 龙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广州510630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512中的质粒p1512-KPC进行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根据7对管家基因(gapA、infB、mdh、pgi、phoE、rpoB和tonB)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流感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实验和临床毒学杂志 2020年 第6期34卷 671-676页
作者: 黄梦婷 张森 李靖 姜涛 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230032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感毒是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原体,可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和全球性流感大暴发,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流感毒对宿主的致性取决于毒毒力及其对宿主的免疫逃逸,本文概述了流感毒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各种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鼠疫减毒活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23年 第2期63卷 567-581页
作者: 郭晓 仝泽辉 杜宗敏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安徽合肥230032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its)引起的烈性传染,在人类历史上曾造成约2亿人的死亡,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由于鼠疫菌具有高度致性、传染性,被列为最具潜力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剂。在面临鼠疫威胁时,疫苗是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毒稳定复制细胞系的转录组学分析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年 第5期46卷 448-455页
作者: 张孝璐 杨兰 孙岩松 徐东平 李晓峰 刘妍 李浩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 北京100039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毒(ETV-r HBV)稳定转染前后宿主细胞转录组水平的基因差异表达,为后续开展HBV感染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对ETV-r HBV稳定转染细胞株(HepG2.A64)及其原始背景细胞株(HepG2)进行转录组测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LGA作为抗原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3年 第5期43卷 69-75页
作者: 郑蕊 屠叶清 王慧 罗德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合肥230032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近年来新冠毒肆虐,单针剂的疫苗研制备受关注。传统疫苗制剂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反复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为了降低疫苗接种次数、提高人们的疫苗接种依从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细菌最小基因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遗传 2021年 第2期43卷 142-159页
作者: 李金玉 杨姗 崔玉军 王涛 滕越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110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北京100071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
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细菌只包含维持自我生命复制必需的基因,其作为一种潜在的工业生产平台具有诸多优势。由于高通量DNA测序和合成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构建了多种缩减基因组的菌株。本文首先介绍了最小基因组的概念,其次总结了细菌必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