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 篇 农学
    • 26 篇 园艺学
    • 5 篇 作物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6 篇 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6 篇 工学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主题

  • 9 篇 茶树
  • 4 篇 红茶
  • 3 篇 挥发性成分
  • 3 篇 代谢组学
  • 2 篇 脱落酸
  • 2 篇 品种
  • 2 篇 遗传育种
  • 2 篇 紫阳毛尖茶
  • 2 篇 加工
  • 2 篇
  • 2 篇 加工工艺
  • 2 篇 崇觉罗汉茶
  • 1 篇 香气品质
  • 1 篇 转录组分析
  • 1 篇 非挥发性代谢物
  • 1 篇 土壤肥力
  • 1 篇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
  • 1 篇 抗性
  • 1 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1 篇 生物合成路径

机构

  • 16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 8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
  • 6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 3 篇 西南大学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 3 篇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
  • 3 篇 浙江农林大学
  • 2 篇 三亚中国农业科学...
  • 2 篇 湖南农业大学
  • 2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2 篇 海南天然茶叶研究...
  • 2 篇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
  • 2 篇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
  • 2 篇 松阳县农业农村局
  • 1 篇 河南科技学院
  • 1 篇 四川省旺苍县大两...
  • 1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

作者

  • 9 篇 王新超
  • 8 篇 wang xinchao
  • 8 篇 郝心愿
  • 8 篇 hao xinyuan
  • 6 篇 王璐
  • 6 篇 wang lu
  • 6 篇 丁长庆
  • 5 篇 曾建明
  • 5 篇 江和源
  • 5 篇 ding changqing
  • 4 篇 边磊
  • 4 篇 李娜娜
  • 4 篇 zeng jianming
  • 4 篇 吕海鹏
  • 4 篇 杨亚军
  • 4 篇 lin zhi
  • 4 篇 bian lei
  • 4 篇 林智
  • 4 篇 yang yajun
  • 4 篇 蔡晓明

语言

  • 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茶丽纹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昆虫 2025年 第2期68卷 174-183页
作者: 付楠霞 罗宗秀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周利 陈宗懋 蔡晓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310008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08
【目的】明确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为该虫的精准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恒温条件(25±1)℃下,分别以野外茶园土壤和新鲜茶枝饲养幼虫和成虫,在光显微镜下观察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代谢组的崇觉罗汉茶主要化成分分析
收藏 引用
食品科 2025年 第3期46卷 138-145页
作者: 钱园凤 杨高中 徐伟林 徐国栋 邓慧芳 兰炳英 林智 吕海鹏 松阳县农业农村局 浙江丽水323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8 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人民政府 浙江丽水323401 松阳县板桥江星茶厂 浙江丽水323401
为阐明崇觉罗汉茶风味品质的化物质基础,采用感官审评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质谱的代谢组方法等对4款代表性茶样(滋福、安康、平安、聚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崇觉罗汉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质量分数(13.7%~18.1%),高于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感官审评和非靶向代谢组分析紫阳毛尖茶的品质特征
收藏 引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
作者: 梁爽 叶利利 易敏 任杨梅 游新才 曾建明 叶萌 丁长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茶叶发展中心
汤色和滋味是紫阳毛尖茶感官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非靶向代谢组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影响紫阳毛尖茶汤色与滋味品质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20个紫阳毛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总分相近,但滋味和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绿茶加工工艺对氨基酸及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 第5期51卷 380-388页
作者: 屈丽池 王近近 黄纯勇 陈艳 秦廷发 滑金杰 王坤波 袁海波 湖南农业大学 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8 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湖南湘西416000 花垣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湘西416400 湘西自治州茶产业发展中心 湖南湘西416000
绿茶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六大茶类之一。氨基酸是影响绿茶品质的关键风味物质。加工工艺与绿茶氨基酸的合成转化及风味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该文总结了绿茶氨基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绿茶中的氨基酸与茶叶滋味、香气、色泽等风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崇觉罗汉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收藏 引用
食品科技 2025年 第2期50卷 300-308页
作者: 钱园凤 张悦 尤秋爽 徐伟林 林智 吕海鹏 松阳县农业农村局 浙江丽水323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08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81 浙江省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人民政府 浙江丽水323401
崇觉罗汉茶是浙江省松阳县开发的一类茶叶新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选用代表性的4款崇觉罗汉茶产品(滋福、安康、平安、聚福)为研究对象,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色谱-质谱和相对香气活性值计算等方法分析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SWEET家族糖转运蛋白及其上游调控因子
收藏 引用
植物生理 2024年 第4期60卷 597-605页
作者: 王洁 吴叶蝶 杨亚军 王新超 王璐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8
SWEET (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糖转运蛋白,通过调控蔗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糖类物质的跨膜运输,介导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糖类物质的转运、积累和贮存,以参与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电子鼻与GC-MS融合技术的优质红茶和缺陷红茶香气品质评价
收藏 引用
食品科 2024年 第2期45卷 274-282页
作者: 王立磊 杨艳芹 谢佳灵 缪伊雯 王启威 江用文 邓余良 童华荣 袁海波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08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蛾类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 2024年 第18期57卷 3612-3625页
作者: 付楠霞 刘栩菲 罗宗秀 蔡晓明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周利 陈宗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昆虫性信息素特异性强、使用方便且绿色安全,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农林害虫符合我国农林绿色发展的需求,应用前景广阔。解析蛾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路径,明确其关键催化酶,可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蛾类性信息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茶树CsPHT1;3基因特性及其对硒的响应研究
收藏 引用
茶叶科 2023年 第2期43卷 173-182页
作者: 郭丽娜 郝心愿 王璐 祁蒙 李晓嫚 任恒泽 郑青华 王新超 曾建明 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陕西安康726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08
茶树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有关磷酸盐转运体参与硒吸收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克隆茶树CsPHT1;3基因,并探究该基因的特性及对硒浓度和价态、pH、时间的响应,以及在不同聚硒茶树品系中的表达情况。基因特性分析表明,CsPHT1;3属于磷酸盐转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4年 第7期45卷 344-351页
作者: 杨丽娟 王伟伟 许勇泉 江和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8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81
红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类之一,颇受世人欢喜。我国夏秋季茶资源广茂,加工成红茶或深加工产品是其重要的利用途径,过程中添加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外源酶进行辅助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夏秋季红茶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源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