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 篇 农学
    • 19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13 篇 水稻
  • 8 篇 产量
  • 4 篇 稻米品质
  • 3 篇 品质
  • 2 篇 施肥技术
  • 2 篇 周年经济效益
  • 2 篇 化肥减量
  • 2 篇 淮北地区
  • 2 篇 氮肥利用率
  • 2 篇 水稻产量
  • 2 篇 纳米镁
  • 2 篇 种植模式
  • 2 篇 干物质生产
  • 1 篇 咪鲜·甲霜灵
  • 1 篇 灌浆期
  • 1 篇 剑叶维管束
  • 1 篇 壮秧剂
  • 1 篇 江苏省
  • 1 篇 氮素利用率
  • 1 篇 产量构成

机构

  • 7 篇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
  • 2 篇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
  • 2 篇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
  • 2 篇 扬州大学
  • 2 篇 东海县农业技术推...
  • 1 篇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
  • 1 篇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
  • 1 篇 丹阳市农业农村局
  • 1 篇 江苏省扬中市油坊...
  • 1 篇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
  • 1 篇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
  • 1 篇 扬州大学农业农村...
  • 1 篇 盐城市大丰区三龙...
  • 1 篇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
  • 1 篇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
  • 1 篇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

作者

  • 10 篇 张洪程
  • 9 篇 霍中洋
  • 7 篇 许轲
  • 5 篇 郭保卫
  • 5 篇 zhang hongcheng
  • 5 篇 戴其根
  • 5 篇 张海鹏
  • 5 篇 xu ke
  • 5 篇 zhang haipeng
  • 4 篇 dai qi-gen
  • 4 篇 zhang hong-cheng
  • 4 篇 huo zhong-yang
  • 4 篇 li guo-hui
  • 4 篇 李国辉
  • 4 篇 wang rui
  • 4 篇 王锐
  • 3 篇 zhou chi-yan
  • 3 篇 陈志青
  • 3 篇 lu hao
  • 3 篇 cui peiyuan

语言

  • 1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作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氮密处理提高迟播栽粳稻资源利用和产量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22年 第3期48卷 667-681页
作者: 袁嘉琦 刘艳阳 许轲 李国辉 陈天晔 周虎毅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
苏中地区为稻麦两熟制地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的影响,水稻迟播迟栽现象较为普遍,使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等与光、温资源不匹配,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迟播迟栽(6月12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叶维管束与同化物运转特征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22年 第8期48卷 2053-2065页
作者: 周驰燕 李国辉 许轲 张晨晖 杨子君 张芬芳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
选用籼型杂交稻、籼粳杂交稻、籼型常规稻和粳型常规稻4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比较其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茎叶同化物运转特征,分析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与茎叶同化物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探讨施氮水平对水稻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和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镁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22年 第2期36卷 195-206页
作者: 陈志青 刘梦竹 王锐 崔培媛 卢豪 魏海燕 张洪程 张海鹏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
【目的】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水稻产量、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0、180、270 kg/hm^(2))下不施镁肥和施用纳米镁或离子镁的盆栽试验。【结果】相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镁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侧深施肥下水稻高产形成的根系形态及其生理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23年 第4期49卷 1039-1051页
作者: 张晨晖 章岩 李国辉 杨子君 查莹莹 周驰燕 许轲 霍中洋 戴其根 郭保卫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
水稻侧深施肥是均匀地将肥料深施在秧苗一侧土壤根际的一种不对称局部施肥技术,具有减肥增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等优点,然而侧深施肥下水稻根系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以丰粳1606和南粳9108为材料,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机理及栽培调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命科学 2021年 第1期33卷 111-120页
作者: 周驰燕 李国辉 许轲 郭保卫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张洪程 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225009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是参与水稻能量代谢的主要物质和维持水稻生长发育及响应环境调控的重要因子。蔗糖作为水稻茎鞘NSC代谢中心物质,是水稻灌浆期叶片光合产物和花前茎鞘中储存的NSC向穗部转运的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熟度对优良食味水稻南粳9108产量、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0年 第6期36卷 1353-1360页
作者: 马中涛 马会珍 崔文培 付正豪 蒋伟勤 朱盈 魏海燕 张洪程 刘国栋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为了研究水稻收获的最佳成熟度,探明不同成熟度稻米之间的产量、品质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5个收获期,考察相应的水稻成熟度,并对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成熟度主要改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控释尿素释放周期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4年 第5期40卷 827-834页
作者: 刘梦竹 王锐 冯源 王坤庭 糜凯亮 邢志鹏 张洪程 张海鹏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
研究不同释放周期的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为270 kg/hm^(2)的条件下,以不施氮(N0)和施用普通尿素(CK)为对照,探讨普通尿素分别搭配释放周期为60 d、80 d、100 d、120 d的4种控释尿素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拔节期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4年 第6期40卷 961-968页
作者: 陈振玲 王锐 陈洁 浦佳玲 杨艳菊 张洪程 张海鹏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
针对稻米锌含量普遍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南粳9108为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用量(0 kg/hm^(2)、0.2 kg/hm^(2)、0.4 kg/hm^(2)、0.6 kg/hm^(2)、0.8 kg/hm^(2)、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叶面喷施试验,分析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增施纳米三氧化钼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年 第5期43卷 27-36页
作者: 张艳红 陈志青 杨硕 卢豪 崔培媛 杨艳菊 张洪程 张海鹏 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纳米三氧化钼(202.5 g·hm^(-2))在0、225、270、315 kg·hm^(-2)施氮条件下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三氧化钼的施用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稳稻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周年经济效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稻米 2021年 第5期27卷 23-28页
作者: 蒋岩 赵灿 刘光明 赵凌天 王维领 霍中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
为了缓解稻田共作出现的“重渔轻稻”矛盾,以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为供试品种,以稻麦轮作(R-W)为对照,设置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RD-Mv)、稻虾轮作(R-C)两种稳稻种养模式,通过综合栽培措施调控构建稳产水稻群体(产量>7.5 t/hm^(2)),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