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7 篇 期刊文献
  • 43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2 篇 农学
    • 112 篇 水产
    • 17 篇 畜牧学
    • 15 篇 作物学
    • 12 篇 兽医学
    • 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林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80 篇 理学
    • 55 篇 生物学
    • 24 篇 生态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28 篇 工学
    • 9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水利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管理学
    • 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36 篇 中华鲟
  • 14 篇 遗传多样性
  • 10 篇 生长
  • 10 篇 钩介幼虫
  • 9 篇 鱼类
  • 8 篇 长江
  • 8 篇 转铁蛋白
  • 7 篇 青海湖裸鲤
  • 7 篇 三角帆蚌
  • 6 篇 人工繁殖
  • 6 篇 浮游植物
  • 5 篇 组织学
  • 5 篇 蛋白酶
  • 5 篇 温度
  • 5 篇 发育
  • 5 篇 大口鲇
  • 5 篇 美洲鲥
  • 4 篇
  • 4 篇 淀粉酶
  • 4 篇 日本鳗鲡

机构

  • 72 篇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
  • 60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49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35 篇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
  • 29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14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4 篇 长江大学
  • 13 篇 武汉大学
  • 9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9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8 篇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
  • 6 篇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
  • 6 篇 西南农业大学
  • 5 篇 西南大学
  • 5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5 篇 广州华宝珍稀水产...
  • 3 篇 湖北省生物资源保...
  • 3 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 3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作者

  • 55 篇 危起伟
  • 46 篇 龙华
  • 37 篇 杨德国
  • 32 篇 陈细华
  • 28 篇 刘鉴毅
  • 23 篇 邹桂伟
  • 20 篇 陈大庆
  • 20 篇 罗相忠
  • 20 篇 朱永久
  • 19 篇 杜浩
  • 18 篇 闻海波
  • 18 篇 陈建武
  • 18 篇 刘绍平
  • 17 篇 华丹
  • 17 篇 顾若波
  • 17 篇 张燕
  • 16 篇 汪登强
  • 14 篇 徐跑
  • 12 篇 马学艳
  • 12 篇 金武

语言

  • 2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191-200 订阅
排序:
中华鲟胚胎的耗氧率
收藏 引用
动物学杂志 2004年 第5期39卷 30-34页
作者: 唐国盘 刘鉴毅 危起伟 陈细华 杨德国 朱永久 杜浩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荆州434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荆州434000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 ,对中华鲟胚胎耗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对尾接近心脏时期胚胎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耗氧率测定表明 ,随水温的升高胚胎耗氧率有上升的趋势。在 1 4℃时 ,耗氧率为 0 69mg 1 0 0eggs·min ;而 2 6℃时 ,耗氧率为 1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产卵胚胎正常发育的证据
收藏 引用
淡水渔业 2004年 第2期34卷 3-5页
作者: 陈细华 杨德国 危起伟 罗刚 刘筠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510275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沙410006
报道 2 0 0 2年度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采捞到的中华鲟卵的发育情况。在中华鲟产卵场 ,中华鲟能完成正常的自然产卵和胚胎发育 ,并孵出仔鱼。将采得的中华鲟卵在人工条件下孵育 ,也能完成胚胎发育和出膜。
来源: 评论
低龄中华鲟外科手术性别鉴定技术
收藏 引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04年 第4期11卷 371-374页
作者: 陈细华 危起伟 朱永久 杨德国 罗刚 刘筠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06
取 5 1尾人工养殖 1.5~ 5 .6年龄、体重 2 .6~ 35 .5kg的中华鲟 (Acipensersinensis) ,通过腹腔外科手术检查性腺并取得性腺组织材料。 5~ 5 .6年龄 (体重 18~ 35 .5kg)的中华鲟性腺都能通过肉眼分辩雌雄 ,是进行性别鉴定的较佳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鱼血清转铁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年 第2期24卷 119-123页
作者: 龙华 曾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在铁限制培养基(M70 Fe)中培养,并用铬天青S(CAS)方法分析,不能产生可检测的含铁细胞;培养两周后,该菌在蓝色的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围绕细菌菌落的清晰的橘黄色晕轮。但在鲫鱼血清中培养36h后,便达到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环境及其保护与生态修复
收藏 引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年 第4期24卷 328-333,347页
作者: 龙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湖北荆州434000
分析了天然水环境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因子,综述了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并进一步对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产生、原理、种类、应用以及优点等做了概述,着重介绍了微生物生物—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和地位。
来源: 评论
大口鲇(♀)与鲇鱼(♂)的杂交试验
收藏 引用
淡水渔业 2004年 第6期34卷 41-43页
作者: 王朝明 邹桂伟 罗相忠 潘光碧 杨国庆 朱传忠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无锡214081
连续 2年进行大口鲇 (♀ )与鲇鱼 (♂ )的杂交系列试验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杂交组受精率稍低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明显差异 ,说明大口鲇 (♀ )与鲇鱼 (♂ )之间的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杂交后代生长 (体重、体长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子生物学前沿
分子生物学前沿
收藏 引用
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
作者: 龙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改变大自然的力量,正对生物科学各个领域,包括医学和农学、医药工业和生物技术产业进行广泛渗透和影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沿,如哺乳动物克隆、基因组计划、遗传与进化、生物计算机、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渔业安全与对策
论渔业安全与对策
收藏 引用
南方十三省区市水产学会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龙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00
我国是一个人口与资源大国,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影响着渔业生态与生产的平衡和安全.笔者从渔业的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我国目前在环境、资源种质、育种、检测、流通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鱼类转铁蛋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前景
鱼类转铁蛋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前景
收藏 引用
南方十三省区市水产学会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龙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00
鱼类是人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当前,在我国渔业生产发展上,由于自繁自育,亲本品种混杂,鱼类群体内和群体间基因杂交的机会增大,许多鱼类优良品种的性状趋于退化、抗逆性能下降,鱼类种质资源未能得到很好保护和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转铁蛋白生理功能及其动态模型
收藏 引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年 第1期24卷 30-35页
作者: 龙华 郑英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434000
综述了转铁蛋白生理功能的全能性、网络性、生理功能的扩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从生理功能角度阐述了转铁蛋白的"V"型三维结构,对糖基、铁离子以及受体结合位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文献和转铁蛋白三维结构分析,进而提出了转铁蛋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