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1 篇 期刊文献
  • 8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0 篇 农学
    • 340 篇 作物学
    • 2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0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林学
    • 1 篇 草学
  • 66 篇 理学
    • 65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64 篇 工学
    • 59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207 篇 小麦
  • 65 篇 产量
  • 38 篇 玉米
  • 21 篇 冬小麦
  • 19 篇 分子标记
  • 16 篇 品质
  • 15 篇 光合特性
  • 12 篇 夏玉米
  • 9 篇 农艺性状
  • 9 篇 渍水
  • 8 篇 高温胁迫
  • 7 篇 qtl
  • 7 篇 河南省
  • 7 篇 根系
  • 7 篇 遗传改良
  • 7 篇 干物质积累
  • 6 篇 灌浆期
  • 6 篇 穗发芽
  • 6 篇 关联分析
  • 6 篇 品质性状

机构

  • 96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67 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54 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32 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26 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23 篇 青岛农业大学
  • 18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16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13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12 篇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
  • 12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10 篇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
  • 9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8 篇 鲁东大学
  • 8 篇 扬州大学
  • 7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山东鲁研农业良种...
  • 7 篇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
  • 7 篇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

作者

  • 63 篇 李豪圣
  • 62 篇 刘建军
  • 50 篇 程敦公
  • 50 篇 曹新有
  • 47 篇 马传喜
  • 44 篇 刘爱峰
  • 43 篇 宋健民
  • 40 篇 赵振东
  • 39 篇 刘成
  • 37 篇 li haosheng
  • 34 篇 liu jianjun
  • 34 篇 常成
  • 34 篇 黄正来
  • 33 篇 张文静
  • 33 篇 李向东
  • 32 篇 卢杰
  • 32 篇 司红起
  • 32 篇 张海萍
  • 31 篇 cao xinyou
  • 31 篇 张德奇

语言

  • 39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彩色小麦花青素积累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机理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 2025年 第6期58卷 1083-1101页
作者: 唐宇 雷毕欣 王传伟 严轩韬 王浩 郑杰 张文静 马尚宇 黄正来 樊永惠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探究彩色小麦花青素含量对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响应的生理机理,为进一步应对气候变暖下功能性彩色小麦品种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4年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农业园进行,选用6个颜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种植密度对籽粒机收玉米‘鲁单60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通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23-27页
作者: 刘春晓 汪黎明 董瑞 刘铁山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济南250100
为了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籽粒机收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本研究以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鲁单608’为供试材料,设置6万株/hm^(2)(D_(1))、6.9万株/hm^(2)(D_(2))、7.5万株/hm^(2)(D_(3))、8.25万株/hm^(2)(D_(4))、9万株/h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关联分析发掘小麦整穗发芽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收藏 引用
作物 2014年 第10期40卷 1725-1732页
作者: 朱玉磊 王升星 赵良侠 张德新 胡建帮 曹雪连 杨亚杰 常成 马传喜 张海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6
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181对分子标记,分析264份自然群体的基因型,采用TASSLE软件的GLM和MLM模型检测与整穗发芽抗性紧密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相关位点内的优异等位变异。在2012年和2013年内整穗发芽率、2013年田间自然降雨整穗发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 2016年 第S2期32卷 32-38页
作者: 张德奇 岳俊芹 李向东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杨程 秦峰 马富举 时艳华 陈远凯 程红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麦Glu-3位点基因拷贝数的变异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 2021年 第6期54卷 1092-1114页
作者: 陈璨 韩南南 刘洋 史晓维 司红起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目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是一种常见又重要的基因结构变异,往往影响个体表型。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分,位于Glu-3位点。小麦作为异源六倍体,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麦类作物 2019年 第10期39卷 1195-1201页
作者: 杨磊 夏炎 韩自强 王军 宋贺 董召荣 车钊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为明确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生物炭(CN+C)、传统施肥+硝化抑制剂(CN+D)、传统施肥+叶面肥(CN+P)、不施氮肥(CK)和传统施肥(CN)5个处理,分析各氮素调控措施与小麦叶片和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普通小麦籽粒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及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 2013年 第6期46卷 1087-1094页
作者: 郑文寅 汪帆 司红起 张文明 姚大年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低氮胁迫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杂志 2023年 第2期42卷 305-312页
作者: 车钊 姜方莹 张军 张浩苏 罗华影 董萧 董召荣 宋贺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受天气和劳动力限制,小麦拔节肥不能及时施入时有发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较长的养分供应期,但能否缓解小麦拔节期低氮胁迫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16S rRNA和ITS测序技术,分析推迟拔节肥下有机无机肥配比对土壤微生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源海藻糖对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 2023年 第8期49卷 2210-2224页
作者: 李宇星 马亮亮 张月 秦博雅 张文静 马尚宇 黄正来 樊永惠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6
为探究外源海藻糖(TRE)对高温胁迫下灌浆期不同耐性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作用,于2020—2022年在安徽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园进行试验,选用前期筛选得的耐热性差异显著的敏感型小麦品种泛麦5号(Fanmai 5,FM5)和耐热型小麦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酸化对玉米产量、氮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 2022年 第3期37卷 94-103页
作者: 张宗祥 黄峥嵘 吴雪凡 刘楠楠 李笑笑 董召荣 宋贺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土壤酸化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在大田设置中性(pH=7,CK)、弱酸(pH=6,T1)、中酸(pH=5,T2)和强酸(pH=4,T3)4种土壤酸度处理,比较各处理下玉米产量、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含量、叶片与茎秆中氮代谢相关酶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