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9 篇 期刊文献
  • 122 篇 学位论文
  • 47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4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3 篇 医学
    • 352 篇 中医学
    • 270 篇 中西医结合
    • 10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8 篇 临床医学
    • 1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1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9 篇 工学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理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4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农学
    • 1 篇 兽医学

主题

  • 41 篇 伤寒论
  • 34 篇 临床应用
  • 25 篇 《伤寒论》
  • 24 篇 经方
  • 22 篇 数据挖掘
  • 20 篇 张仲景
  • 15 篇 用药规律
  • 14 篇 网络药理学
  • 14 篇 文献研究
  • 13 篇 学术思想
  • 12 篇 金匮要略
  • 11 篇 伤寒杂病论
  • 11 篇 方剂
  • 10 篇 方剂学
  • 9 篇 配伍
  • 9 篇 中药
  • 8 篇 医案
  • 8 篇 中医
  • 8 篇 临床经验
  • 7 篇 临床研究

机构

  • 28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1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1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7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17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4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1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
  • 10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0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9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9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9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9 篇 广东药科大学
  • 8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7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作者

  • 34 篇 王庆国
  • 30 篇 王雪茜
  • 24 篇 程发峰
  • 12 篇 穆杰
  • 12 篇 廖星
  • 12 篇 liao xing
  • 11 篇 李宇航
  • 10 篇 王琦
  • 10 篇 wang qingguo
  • 9 篇 wang qing-guo
  • 9 篇 张林
  • 9 篇 wang xueqian
  • 8 篇 赵琰
  • 8 篇 郑丰杰
  • 8 篇 段金廒
  • 7 篇 孙燕
  • 7 篇 李长香
  • 7 篇 cheng fafeng
  • 7 篇 wang qi
  • 7 篇 赵进喜

语言

  • 4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49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中药复方及组分配伍优化策略与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1期31卷 299-310页
作者: 王志昊 周文静 费程浩 刘云璐 张溢婧 赵悦 王岚 封亮 李志勇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西晋中03061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方药配伍及功用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山西晋中030619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100081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100700 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 北京100081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南京211198
组方优化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数理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工具方法的引入,为解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中药复方涉及众多变量,如不同药材的配伍比例、各药材的具体提取部位及多组分的相互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调气解毒理视域下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肿瘤免疫稳态的调节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7期31卷 212-220页
作者: 杨冰炜 陈雪 王成磊 翟浩宇 李卫东 花宝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00053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咸阳712046
肿瘤免疫稳态是机体在免疫系统的监视下,及时清除异常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发生发展,而不损伤其他正常细胞的动态平衡状态,是认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概念。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可调节性的细胞死亡,包含细胞凋亡、自噬、焦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银屑病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5期31卷 260-268页
作者: 刘柳 孙晓颖 莫美 周亚琼 李斌 张霄潇 李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200437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病研究所 上海200437 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410 中华中医药学会 北京100029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高患病率、复发率及诸多共病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随着现代医学不断革新,银屑病的诊治除经典治疗外,生物制剂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使攻克银屑病成为可能。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古今特征融合与图卷积网络的活血药对配伍预测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8期31卷 228-234页
作者: 王晶爱 牛琪锴 宗文静 曾子玲 田思玮 张思琪 赵钰文 张华敏 霍炳杰 李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道地药材与品质保障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10070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消化道肿瘤中医辨治重点研究室 石家庄050010
目的:该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GCN)的中药药对配伍预测模型(HC-GCN),该模型融合了传统中药药性和现代药理机制特征以预测具有特定功效的药对配伍,并以活血类中药为示范进行了预测应用和效能验证。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常用中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及其与慢性应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年 第5期24卷 692-698页
作者: 穆杰 王庆国 王雪茜 程发峰 李长香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北京市100029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发病人群与年龄分布逐渐扩大,使其成为当今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又一主题.在之前研究中对于NAFLD的发病原因仅限于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而随着研究的逐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络学说精气神理指导早衰防治及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 第2期31卷 279-285页
作者: 集川原 李红蓉 郝佳梦 王丹东 马玉聪 马坤 魏聪 河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石家庄050091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肾病证研究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91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35 河北以岭医院 石家庄050091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 北京100027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咸阳712000 石家庄市复方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 石家庄050035
早衰的理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病因复杂,病机以虚为主,治法以补为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概括“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的生命规律,提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的衰老核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复方配伍机理研究新思路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 第10期32卷 1416-1419页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29
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研究方法难以适合其自身特点,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笔者提出药物配伍关系与其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茵陈蒿汤典籍考
收藏 引用
河南中医 2025年 第3期45卷 348-355页
作者: 吴思琪 郎燕 李嫚 罗彦慧 孙灵芝 李卫强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宁夏银川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 宁夏银川750004 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银川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宁夏吴忠75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目的:分析茵陈蒿汤的来源、药物组成、方义分析、功能主治、处方用量、药物炮制、煎制方法、服用方法,为该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文献基础。方法:在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茵陈蒿汤的关键信息进行全面考证。结果:(1)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逆散开阖以运少阴枢机治抑郁症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 第2期25卷 273-275页
作者: 穆杰 王庆国 王雪茜 程发峰 尹湘君 杜欣 刘姝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北京100029
抑郁症作为现代临床中高发疾病之一,西医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大等诟病,中医在辨证治的基础治思路多样,其中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基于"开阖枢"的观点临床疗效确切,本文述四逆散开阖运少阴枢机治抑郁症并举验案一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体用思想科学性探微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 第9期21卷 1085-1087页
作者: 刘文平 赵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北京100029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