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9 篇 期刊文献
  • 122 篇 学位论文
  • 47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4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3 篇 医学
    • 352 篇 中医学
    • 270 篇 中西医结合
    • 10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8 篇 临床医学
    • 1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1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9 篇 工学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理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4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农学
    • 1 篇 兽医学

主题

  • 41 篇 伤寒论
  • 34 篇 临床应用
  • 25 篇 《伤寒论》
  • 24 篇 经方
  • 22 篇 数据挖掘
  • 20 篇 张仲景
  • 15 篇 用药规律
  • 14 篇 网络药理学
  • 14 篇 文献研究
  • 13 篇 学术思想
  • 12 篇 金匮要略
  • 11 篇 伤寒杂病论
  • 11 篇 方剂
  • 10 篇 方剂学
  • 9 篇 配伍
  • 9 篇 中药
  • 8 篇 医案
  • 8 篇 中医
  • 8 篇 临床经验
  • 7 篇 临床研究

机构

  • 28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1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1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7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17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4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14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
  • 10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0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9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9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9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9 篇 广东药科大学
  • 8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8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7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作者

  • 34 篇 王庆国
  • 30 篇 王雪茜
  • 24 篇 程发峰
  • 12 篇 穆杰
  • 12 篇 廖星
  • 12 篇 liao xing
  • 11 篇 李宇航
  • 10 篇 王琦
  • 10 篇 wang qingguo
  • 9 篇 wang qing-guo
  • 9 篇 张林
  • 9 篇 wang xueqian
  • 8 篇 赵琰
  • 8 篇 郑丰杰
  • 8 篇 段金廒
  • 7 篇 孙燕
  • 7 篇 李长香
  • 7 篇 cheng fafeng
  • 7 篇 wang qi
  • 7 篇 赵进喜

语言

  • 4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494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温病条辨》与《伤寒论》用药传承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 第1期31卷 60-64页
作者: 王桐 夏淑洁 王洋 米丽芬 沈姗怡 江铭倩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350122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122 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州350000
目的通过《伤寒论》《温病条辨》中所用方药分析二者之间在用药方面的传承关系。方法选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 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以方测证”方法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07年 第5期48卷 459-461页
作者: 刘玥 谢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
依据辨证治的经验和“方证相关”的原理,对“以方测证”的应用及其逻辑合理性进行讨并提出质疑,指出由于方效与病证内涵的不确定性、方剂的多效性以及缺乏排他性设计等原因,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手段还存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连-牛黄药对源流考证与配伍探析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22年 第20期53卷 6636-6644页
作者: 徐甜 孙资金 厉赢 张泽涵 马重阳 王雪茜 程发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100069
黄连与牛黄是临床常见的清热泻火中药,二者配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是治疗火热病证的经典药对。自《华佗神方》一书首次记载黄连与牛黄药对以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妇、儿内外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其中以治疗心肝经火热证最为精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方证相对”续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 第11期45卷 1119-1123页
作者: 贾春华 王永炎(指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方证相对”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诠释者总在为之注入新血液。伴随“方证相应”“方证相关”新成员的加入,“方证相对”家族在不断地壮大。若“方证相对”是一种辨证方法,无疑要围绕“方证”“相对”“方证相对”三大基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年 第4期27卷 832-835页
作者: 马小鑫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29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的版本流传,以期了解了半夏用量、用法的准确记述。通过比较分析伤寒、金匮二书中半夏的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可以发现,半夏在经方中多使用只经热水冲泡几次过的生品,金匮中用半夏的方剂伤寒互参后发现没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谈经方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 第10期38卷 653-657页
作者: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29
方证相应是针对病机的选方原则,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对应(简称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应证组方原则,二者均是辨证治精神指导下的处方原则。探讨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的内涵,对提高临证处方的灵活性和规范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方人辨识与应用要略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 第10期46卷 1417-1421页
作者: 段斐洋 倪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方人辨识具有体质特征与用方指征双重内涵,旨在建立“因方名人”“因人施方”的内在联系,创立“方人一体”的诊疗模式。本文首先阐述“辨体用方”是方人辨识的理基础,指出“因人施方”应以针对性、长效性、稳定性、安全性为原则。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神农本草经》谈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证治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 第4期37卷 1970-1973页
作者: 张艺 王庆国 刘男男 潘佳创 刘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神农本草经》载附子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文章结合《神农本草经》对附子主治病证的阐述,同时引后世历代医家对附子功效的理解,从尊经应用,溯源有自、尤重阳气,发挥详尽两个方面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少阳少阴主枢探讨郁证证治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 第12期46卷 1637-1640页
作者: 欧阳欢 程发峰 王雪茜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本文从《黄帝内经》视角探讨枢机的内涵,阐述少阳枢、少阴枢与郁证之间的关系。基于少阳少阴枢机不利、气机不疏、阳郁不伸是郁证发生的关键病机的观点,阐述郁证治枢的临床辨治理念。调枢起神、转枢启阳、温阳解郁是郁证的主要治疗原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丹参酮Ⅰ基于Akt-Nrf2抗氧化通路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脏毒性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22年 第10期57卷 3077-3085页
作者: 姜茜茜 张敬美 薛思明 田雪 陈旭 刘恬恬 江艳艳 孙乾斌 郭冬青 李春 王勇 王其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029 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肿瘤,但其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和慢性心脏毒性。本研究探索了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TanⅠ)对DOX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动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