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4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2 篇 医学
    • 62 篇 中医学
    • 57 篇 中西医结合
    • 2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8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工学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6 篇 证候
  • 6 篇 甘遂半夏汤
  • 5 篇 辨证
  • 5 篇 甘草
  • 4 篇 伤寒论
  • 4 篇 甘遂
  • 4 篇 大鼠
  • 4 篇 中医疗法
  • 4 篇 癌性腹水
  • 3 篇 临床应用
  • 3 篇 现代研究
  • 3 篇 慢性应激
  • 3 篇 十八反
  • 3 篇 仲景学说
  • 3 篇 脉诊
  • 3 篇 辨证论治
  • 3 篇 反药组合
  • 3 篇 非酒精性脂肪肝
  • 3 篇 综述
  • 2 篇 肾功能

机构

  • 105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2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10 篇 河北医科大学
  • 5 篇 山西中医学院
  • 5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4 篇 中日友好医院
  • 3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3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2 篇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 2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2 篇 北京积水潭医院
  • 2 篇 北京中医医院
  • 2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 篇 教育部证候及方剂...
  • 2 篇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
  • 2 篇 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

  • 14 篇 王庆国
  • 13 篇 钟赣生
  • 12 篇 王雪茜
  • 12 篇 李峰
  • 11 篇 王茜
  • 11 篇 程发峰
  • 10 篇 陈家旭
  • 10 篇 穆杰
  • 9 篇 马捷
  • 7 篇 王天芳
  • 7 篇 柳海艳
  • 7 篇 刘佳
  • 7 篇 高源
  • 7 篇 刘晶
  • 7 篇 赵进喜
  • 7 篇 刘云翔
  • 6 篇 贾海忠
  • 6 篇 郭霞珍
  • 6 篇 胡素敏
  • 5 篇 欧丽娜

语言

  • 110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茜草和红花配伍功效及配伍方式浅析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21年 第5期14卷 873-875页
作者: 王天秀 王雪茜 程发峰 张晓乐 刘姝伶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证候及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教研室 100029
茜草和红花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配伍极具特色。二药同入肝经,共奏活血、行瘀、通络、养血之功。红花性温而茜草性凉,寒热相济,相佐相成;红花辛散,行血力强,与茜草合用可以达到行血兼敛血之效,行血不破血,祛邪不伤正,临床可以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伤寒论》“同证异象”指导下的“方证、药象相应”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9年 第9期12卷 1336-1338页
作者: 穆杰 王庆国 程发峰 任北大 刘海霞 冯天意 王天秀 王雪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证候及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金匮教研室
“同证异象”是《伤寒论》文体记载形式,即以“三阳病”“三阴病”“伤寒”“中风”等直言证本为纲起文,又以复杂的临床症状网络体系紧随其后列多变“异象”之条目,“同证异象”理念观点潜藏其中,也是贯穿于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脏腑体用说”阐释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9年 第7期12卷 1038-1042页
作者: 穆杰 连雅君 杜欣 邓楠 王天秀 王庆国 王雪茜 程发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证候及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金匮教研室
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相似性决定了二者致病特点的多层面的共通性,临床中心理应激启动、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即是中医学理论中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的肝“用”失常,进而引起肝“体”受伤的病理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印会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 2003年 第6期22卷 10-11页
作者: 辛瑛 郭霞珍 辛晓虹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100029 宁夏回族自治区医院妇产科 750021
印会河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按中医辨证大致可分为“湿热积滞肠道”、“湿渍肠道”和“脾胃虚弱”3种类型。自制清理肠道方 ,经多年反复使用 ,疗效卓著 ,已成为“抓主症”的常用方。
来源: 评论
石膏知母,清热能生津;山栀芩连,泻火可凉血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9年 第3期12卷 370-373页
作者: 赵进喜 贾海忠 张立山 刘宁 段行武 杨桢 朱立 肖永华 周婧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慈方中医馆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伤寒杂病论》常用石膏、知母、山栀、黄芩、黄连等清热药物治疗外感病与多种内伤杂病,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石膏、知母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更有养阴生津之用;山栀、黄芩、黄连苦寒泻火,又可凉血止血。深入领会张仲景应用石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质可分,分类方法各有特色;体质可调,防病治病独具优势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5年 第8期8卷 947-950页
作者: 赵进喜 张洪钧 张惠敏 贾海忠 施怡 吴双 王艺霖 肖永华 朱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经历代医家努力,日趋完善。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但体质分类方法众多,阴阳分类、五行分类、三阴三阳分类以及九分法,各有特色,应该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脉理精微,贵在实践;脉证互参,审因论治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5年 第6期8卷 720-722页
作者: 孙慧怡 赵进喜 杨桢 贾海忠 王艺霖 贾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方药系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脉诊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是探求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脉象的形成具有客观物质基础。要学好脉诊,应重视传承经典,多参师,在实践中体认。临床上应重视四诊合参,以全面把握病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脉象八因素在脉诊操作教学中的体会
应用脉象八因素在脉诊操作教学中的体会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常海 程凯 宋月晗 关静 张良芝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诊学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
为加强脉诊操作技能教学,创建了应用脉象因素教学法。首先分析了学生脉诊操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八因素总结了常见脉象的特征,并分类学习病脉的操作。教学中特别重视指力的练习和对平脉的体会。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决定证候系统动态变化的四要素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18年 第9期11卷 1370-1372页
作者: 穆杰 王雪茜 王庆国 程发峰 尹湘君 杜欣 刘姝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证候及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博士研究生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金匮教研室
实现对高度复杂性的证候混沌运动的阶段性预估,也就是中医理论的辨证,这一对证候运动的阶段性评价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主要包括体内因素、体外因素,而两者又有多种子因素,而其核心主要以疾病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治疗因素四要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医林撮要》所载中朝医学交流史料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史杂志 2001年 第1期31卷 17-17页
作者: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 北京100029
由朝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 ,成书于 16~ 17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 ,共 13卷12 8门 ,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 ,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