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腰椎管狭窄症(LSS)是导致严重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手术干预LSS的长期预后尚有争议,且再手术率高。2002年,美国开展了一项近10年的多中心脊柱患者实效研究试验(SPORT),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SS、退行性腰椎滑脱提供了有关手术是否适合的证据,比较分析手术和保守治疗(非手术疗法)的临床疗效、成本效益、预后因素。目的总结SPORT有关LSS的研究结果,为中医药干预LSS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0-06-25。纳入SPORT关于手术与非手术干预LSS或包含LSS亚组分析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资料提取和数据合并。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队列研究或亚组分析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6项SPORT系列研究,在4年随访中手术疗法干预LSS的疗效优于非手术疗法(P<0.05);而8年随访中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法的总费用是非手术疗法的2倍以上。基线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56分、高龄患者以及病程>1年是手术疗法干预LS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疗法在4年内可以明显改善LSS患者症状,但在远期疗效方面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并无明显差别。中医药作为非手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参考SPORT系列实效研究的方法学,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医临床实践特点的临床研究范式。
背景腰痛全球患病率逐步上升,而腰痛是致残、病休、失业的主要原因,对个人及社会均是沉重的负担。评估慢性腰痛患者的残疾程度对于评价临床干预疗效和临床流行病学至关重要。罗兰-莫里残疾调查问卷(RMDQ)是目前评估腰痛患者残疾的主要工具,但其测量性能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RMDQ在中国腰痛人群中的适用性,为临床实践、临床研究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0-01,针对腰痛量表的性能研究建立文献库,再从中筛选RMDQ测量性能的研究。按照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系统评价指南对RMDQ的测量学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GRADE证据评价等级对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6篇RMDQ文献,RMDQ内容效度方法学质量为不足,测量性能为充分;内部一致性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与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重测信度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测量误差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校标效度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不充分;假设检验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与不确定,测量性能存在充分与不确定;反应度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足够与不足,测量性能存在充分与不足。根据GRADE证据质量评级结果表明内容效度有低质量证据证明不确定,重测信度及内部一致性有中等质量证据证明充分;测量误差及反应度有低质量证据证明充分;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为校标时,校标效度有非常低质量证据证明不充分;假设检验有中等质量证据证明不确定。结论RMDQ方法学质量不高,测量性能尚可,证据质量偏低,在中国腰痛临床实践或试验中需谨慎使用,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虽被中等质量证据证明充分,但研究内容和方法不规范。将来研究应注意规范,能更准确判断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
背景腰背痛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造成运动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而腰背痛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报告缺乏一致性、实用性、规范性,同领域研究结果无法进行合并比较,亟须同质性和实用性的结局指标。目的评价腰背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及其结局指标报告的质量,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在腰背痛RCT中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的差异,探索腰背痛同质性和实用性的结局指标。方法检索Complementary Medicine Field Trials Register(CRSO)、Back and Neck Review Group Trials Register(CRS)、***、WHO ICTRP 4个临床研究注册平台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数据库,获得2017—2021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背痛的RCT,筛选文献后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西医RCT 1014项,中医RCT 624项,中西医结合RCT 392项。腰背痛RCT Jadad评分总分西医2(2,4)分、中医2(2,3)分、中西医结合2(2,2)分,超过50%的研究Jadad评分总分为2分,超过10%的研究Jadad评分为3分,整体研究质量偏低。纳入研究中超过80%结局指标评分为1分,不同干预措施的结局指标报告均不完整。西医治疗腰背痛RCT报告的指标数量为1~8个(中位数M=2个),报告频率前5位的结局域为疼痛程度(28.2%)、身体功能(28.0%)、医院相关结局(8.0%)、经济学指标(8.0%)、不良事件/影响(8.0%),评价研究结局使用频率前3位的量表为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口述分级量表(V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中医治疗腰背痛RCT报告的指标数量为1~6个(中位数M=2个),报告频率前5位的结局域为疼痛程度(45%)、身体功能(27%)、其他(14%)、整体生活质量(5%)、肌肉骨骼和及结缔组织结局(2%),主要使用的量表包含VAS/VRS、O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RS/NPR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RMD)、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QoL)简明版(SF-12/SF-36);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背痛RCT报告的指标数量为1~12个(中位数M=2个),其中报告频率前5的结局域为身体功能(39%)、疼痛程度(34%)、其他(9%)、整体生活质量(5%)、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结局(4%),高频率使用的量表为VAS/VRS、ODI、JOA、SF-12/SF-36、RMDQ/RMD及NRS/NPRS。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类型治疗腰背痛RCT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评价维度均以疼痛程度与身体功能结局为主,所运用的测量工具集中在VAS/VRS量表(西医:22.16%,中医:32.97%,中西医结合:30.94%)及ODI/中文版ODI(CODI)(西医:15.88%,中医:18.74%,中西医结合:20.07%),共有的高频结局指标及其测量工具为疼痛程度(VAS/VRS)、生理功能(ODI/RMD)、生活质量(SF-12/SF-36)及影像学结果(X线/CT/MRI)。结论腰背痛RCT及其结局指标报告的质量较低,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类型治疗腰背痛RCT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评价均以疼痛程度与身体功能结局为主,主要测量工具为VAS/VRS量表和ODI/CODI量表,共有的结局指标主要包括疼痛程度(VAS/VRS)、生理功能(ODI/RMD)、生活质量(SF-12/SF-36)及影像学结果(X线/CT/MRI)。研究结果为未来构建腰背痛核心结局指标集与干预相关的特色结局指标集提供了依据。
目的:总结膝关节疼痛患者敏化穴、激痛点、筋结点、软外压痛点的分布特征,探讨敏化穴与激痛点、筋结点、软外压痛点的相关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详细信息
目的:总结膝关节疼痛患者敏化穴、激痛点、筋结点、软外压痛点的分布特征,探讨敏化穴与激痛点、筋结点、软外压痛点的相关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有关通过敏化穴和体表压痛点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提取敏化穴位与体表压痛点位置、频数、频率等,绘制敏化穴与体表压痛点分布图,计算敏化穴与体表压痛点重合率,分析敏化穴与体表压痛点相关性。结果:12篇文献3585例膝关节敏化穴与激痛点的重合率为6.21%;敏化穴与筋结点的重合率为68.35%;敏化穴与软外压痛点的重合率为21.87%;与3类体表压痛点总重合率为96.40%。结论:穴位敏化与激痛点、筋结点、软外压痛点有一定的相关性,穴位敏化的产生机制可能不止一种,依据其解剖位置、病理改变、敏化形式等因素,其敏化发生机制各不相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