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4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7 篇 教育学
    • 3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2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4 篇 医学
    • 14 篇 临床医学
  • 10 篇 法学
    • 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4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农学
    • 1 篇 兽医学

主题

  • 17 篇 大学生
  • 4 篇 依恋
  • 4 篇 幸福感
  • 3 篇 自尊
  • 3 篇 需要结构
  • 3 篇 工科大学生
  • 3 篇 消极情绪
  • 3 篇 团体辅导
  • 3 篇 心理健康
  • 2 篇 单亲家庭
  • 2 篇 心理学
  • 2 篇 人际问题
  • 2 篇 框架效应
  • 2 篇 物质成瘾
  • 2 篇 心理账户
  • 2 篇 心理危机
  • 2 篇 自我表露
  • 2 篇 义利观
  • 2 篇 家庭教育
  • 2 篇 大学新生

机构

  • 84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4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海南大学
  • 4 篇 中华女子学院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 2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校医...
  • 1 篇 中国,北京交通大学...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江西财经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

作者

  • 29 篇 孙大强
  • 19 篇 鲁小华
  • 16 篇 胡心怡
  • 11 篇 牛勇
  • 9 篇 樊富珉
  • 9 篇 hu xinyi
  • 9 篇 陈英和
  • 9 篇 田宝伟
  • 6 篇 张驰
  • 6 篇 刘倩
  • 5 篇 tian baowei
  • 5 篇 chen yinghe
  • 5 篇 马征
  • 5 篇 hu xin-yi
  • 5 篇 liu qian
  • 5 篇 郑日昌
  • 5 篇 lu xiao-hua
  • 4 篇 liu xia
  • 4 篇 邱香
  • 4 篇 fan fu-min

语言

  • 8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8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大学生新目标投入能力、自我损耗与幸福感的关系: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年 第03期 348-356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为考察新目标投入能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促进效果,以及自我损耗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新目标投入能力量表、自我损耗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的幸福感分量表,对702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周的追踪测量。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压力知觉、歧视知觉及社会支持对同性恋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16年 第12期 91-96页
作者: 田宝伟 胡心怡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采用问卷法考察同性恋男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幸福感,以及压力知觉、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接纳和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性恋男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男生,而集体歧视知觉和压力知觉高于普通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依恋视角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年 第1期21卷 170-173页
作者: 鲁小华 樊富珉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清华大学 北京100089
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恋理论是能够解读团体过程与结果的理论框架,并能够指导团体辅导的进行。本文梳理了依恋理论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文献,从基于依恋的团体治疗的机制,依恋与团体过程的相关研究,依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隆模式团体中“替罪羊”现象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年 第3期21卷 471-473,397页
作者: 鲁小华 樊富珉 李松蔚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清华大学心理系 北京100084
近几年亚隆模式团体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企事业员工幸福感提升以及咨询师培训中应用日益增多,"替罪羊"现象是这种团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理解团体动力,实现团体目标的很重要的凭借,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产生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团体心理治疗中凝聚力的概念及测量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 2013年 第6期36卷 1476-1479页
作者: 贾烜 樊富珉 鲁小华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084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84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凝聚力最初多被定义为人际信任、吸引和卷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凝聚力的概念逐渐向多维的方向发展。对凝聚力的测量主要有MacKenzie的团体氛围量表、Lese等的治疗因素-凝聚力分量表及Piper的凝聚力量表等。目前团体心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我肯定方式降低高威胁后的消极情绪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 2017年 第1期40卷 174-180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肯定内部核心品质和肯定外部成就两种不同自我肯定方式对威胁后个体的影响。研究1发现,无论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选择内部自我肯定的被试均显著多于选择外部自我肯定的被试。研究2发现,内部自我肯定能够在边缘显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学生疫情压力感知、心理灵活性对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年 第4期28卷 739-742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北京100875
目的: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大学生对疫情的压力感知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灵活性和控制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疫情压力感知问卷、认知融合问卷、接纳行动问卷、内控性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分析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年 第5期34卷 586-594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北京100875
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自尊和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不同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探新 2016年 第2期36卷 164-170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采用实验法考察高自尊威胁后个体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并分别考察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与受到低自尊威胁的大学生被试相比,高自尊威胁后被试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和消极情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智力增长观对高威胁下自我评价的作用效果:呈现顺序和自尊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年 第2期16卷 195-201页
作者: 胡心怡 陈英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10004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研究考察在高威胁情境下,智力增长观对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完成能力提升练习后自我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智力增长观在威胁情境前呈现时,在高威胁情境下,完成智力增长观写作任务的被试在练习后的内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