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3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 4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3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4 篇 医学
    • 218 篇 临床医学
    • 2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中西医结合
    • 1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8 篇 中医学
    • 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25 篇 管理学
    • 25 篇 公共管理
  • 8 篇 工学
    • 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农学
    • 3 篇 兽医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44 篇 专家
  • 32 篇 中国
  • 29 篇 心血管疾病
  • 26 篇 专家共识
  • 25 篇 中国医师协会
  • 21 篇 高血压
  • 18 篇 临床应用
  • 16 篇 指南
  • 15 篇 心血管病
  • 14 篇 冠心病
  • 13 篇 治疗
  • 12 篇 心血管
  • 10 篇 药物治疗
  • 9 篇 心力衰竭
  • 9 篇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
  • 9 篇 内科医师
  • 9 篇 心肌梗死
  • 8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8 篇 高尿酸血症
  • 7 篇 临床综合征

机构

  • 74 篇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 30 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
  • 29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20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4 篇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
  • 14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14 篇 北京大学
  • 13 篇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 13 篇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
  • 12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12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1 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
  • 11 篇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 1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10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9 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9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8 篇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 8 篇 中国医师协会养生...
  • 8 篇 卫生部心血管病专...

作者

  • 28 篇 胡大一
  • 22 篇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 18 篇 霍勇
  • 13 篇 葛均波
  • 12 篇 郭艺芳
  • 11 篇 吴永健
  • 10 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
  • 9 篇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
  • 9 篇 洪昭光
  • 8 篇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
  • 8 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8 篇 周达新
  • 7 篇 孙宁玲
  • 6 篇 陈可冀
  • 6 篇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
  • 6 篇 韩雅玲
  • 5 篇 张澍
  • 5 篇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
  • 5 篇 朱明军
  • 5 篇 刘中民

语言

  • 303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1版)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 第1期37卷 12-23页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吴永健 宋光远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我国通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崭新而关键的阶段。我国首部TAVR临床路径《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问世3年来,对我国TAVR的开展发挥了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 第3期37卷 215-225页
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 杨杰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
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心衰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心衰加重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近年来预防和管理心衰加重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进展,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5版)
收藏 引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 第1期33卷 5-32页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周达新 吴永健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本共识聚焦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C),鉴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增多及LAAC技术进展与临床需求变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对此进行了更新。房颤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攀升,房颤引发的脑卒中风险高,而LAAC则是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4版)
收藏 引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4年
作者: 刘新民 王墨扬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更新了《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1版)》,通过检索近4年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临床路径相关的证据,在TAVR团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的中国专家共识(第1版)
收藏 引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 第2期40卷 147-151页
作者: 卜军 陈茂 程晓曙 董一飞 方唯一 葛均波 龚艳君 何奔 黄岚 霍勇 贾绍斌 蒋峻 李悦 李昭 梁春 刘学波 刘震宇 马翔 马依彤 钱菊英 沈成兴 沈涤非 沈雳 石瑞正 苏晞 孙英贤 唐熠达 王建安 吴岳 向定成 徐通达 徐亚伟 杨跃进 曾和松 张澄 张国刚 张瑞岩 张书宁 张运 张钲 郑博 周宁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感染流行并迅速蔓延全国各地,根据国家整体防控方案,绝大部分地区启动限制出入、限制交通等措施。此特殊形势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转运救治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致死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陆战伤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3年
陆战伤引起的心脏骤停(CA)是创伤性心搏骤停的一种,因其与战术战伤救治(TCCC)密不可分,故诊断及后期治疗策略须因TCCC不同阶段,即火线救护阶段、战术战区救护阶段及战术后送救护阶段,因时因地制宜。此外,对于胸部外伤导致肺、胸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功率负荷参数指导下运动健康平台运营的初步实践
收藏 引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 第6期32卷 142-145页
作者: 陈浩 钟代笛 汪芳 北京医院 北京100730 重庆大学 重庆400044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北京100048
目的:优化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平台运营模式,实现综合性、专业化、个性化的,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干预,为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平台进一步推广及推动全民健康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平台运营的基础,分析5万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干预方案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 第4期32卷 248-251页
作者: 陈浩 钟代笛 汪芳 北京医院 北京100730 重庆大学 重庆400044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北京100048
目的:形成一套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干预方案进行效果评价的系统方案,为从事相应运动干预工作的医师、康复治疗师、数据服务人员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运动功率负荷统一计算理论,结合我国现阶段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 版)精简版
收藏 引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年 第3期31卷 161-173页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 吴永健 林逸贤 周达新 宋光远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TEER的手术流程复杂,团队协作要求高,在中国尚缺乏规范的临床路径。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针对TEER团队建设、患者临床评估、影像评估、手术规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了解这五点,不惧他汀副作用
收藏 引用
大众健康 2022年 第9期 58-59页
作者: 刘梅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通常,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多数人服用低中剂量的他汀即可达标,不良反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