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26 篇 期刊文献
  • 76 篇 会议
  • 13 件 标准
  • 2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7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75 篇 医学
    • 1,149 篇 临床医学
    • 16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6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3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1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10 篇 中西医结合
    • 3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4 篇 中医学
    • 23 篇 口腔医学
    • 19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20 篇 工学
    • 8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7 篇 生物工程
    • 1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机械工程
  • 42 篇 理学
    • 37 篇 生物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生态学
  • 39 篇 管理学
    • 34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教育学
    • 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12 篇 农学
    • 9 篇 作物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59 篇 治疗
  • 58 篇 专家共识
  • 54 篇 诊断
  • 41 篇 儿童
  • 32 篇 危险因素
  • 32 篇 预后
  • 26 篇 高血压
  • 24 篇 流行病学
  • 23 篇 糖尿病
  • 20 篇 安全性
  • 18 篇 随机对照试验
  • 17 篇 基因表达
  • 16 篇 多中心研究
  • 16 篇 磁共振成像
  • 16 篇 中国
  • 16 篇 患病率
  • 15 篇 临床试验
  • 14 篇 精神分裂症
  • 14 篇 抑郁症
  • 13 篇 心力衰竭

机构

  • 174 篇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
  • 151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49 篇 北京医科大学
  • 144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126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112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104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01 篇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
  • 99 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 94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 92 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 92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91 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 87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85 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81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80 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79 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 78 篇 北京医院
  • 76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作者

  • 52 篇 徐英春
  • 41 篇 俞云松
  • 29 篇 苏丹虹
  • 29 篇 季萍
  • 27 篇 王辉
  • 25 篇 姚晨
  • 25 篇 胡云建
  • 24 篇 褚云卓
  • 23 篇 朱赛楠
  • 22 篇 朱德妹
  • 22 篇 徐元宏
  • 22 篇 王传清
  • 21 篇 陈中举
  • 21 篇 卓超
  • 20 篇 沈继录
  • 19 篇 倪语星
  • 18 篇 李军
  • 18 篇 杜艳
  • 18 篇 唐朝枢
  • 18 篇 孙可淳

语言

  • 1,71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统计室"
1717 条 记 录,以下是1421-1430 订阅
排序:
钙剂与维生素D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钙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的防治
收藏 引用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6年 第4期12卷 239-241页
作者: 金玉 赵季琳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
钙剂与维生素D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钙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的防治金玉赵季琳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病期及病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离子钙(ICa)、25-羟胆骨化醇(25-OHD3)及肾源性环磷酸腺苷(NcADM(13-52)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采用高位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方法建立兔去交感肺的实验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6年 第3期16卷 131-132页
作者: 刘毓和 刘传圣 苏玉 谢荣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研究学室 100034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应用去除肺交感神经的实验方法,为进步研究肺交感神经的作用提供种研究手段。选择28只成年家免为实验对象,在详细研究其脊柱的解剖持性以后,发现只有腰间隙最宽,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于此做蛛网膜下腔穿刺并置管,将2%利多卡因碘油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09例多中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 第6期24卷 404-407页
作者: 游凯 严晓伟 任洪智 蒋豪 沈潞华 郭静萱 张京范 李志善 邵建华 张运 黄洁 陈珏 张秀华 徐建青 刘小颖 黄捷英 张福春 张兴华 吴明慧 李莉 杨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多中心观察上性心律失常309例。国产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上性心律失常共225例,总有效率为74.6%,其中49例随机分组与进口艾司洛尔比较;另35例随机分层与美托洛尔比较,总有效率相接近。国产艾司洛尔治疗上性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发挥医学统计的作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1996年 第4期9卷 243-243,245页
作者: 孙可淳 秦小琪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统计室
发挥医学统计的作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孙可淳,秦小琪我院是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的综合医院医学统计担负着科研中统计咨询、数据处理,研究生教学及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涉及统计方面的审阅几大任务。几年来医学统计全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孕妇服用丙硫氧嘧啶对胎儿血药浓度及甲状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内科杂志 1996年 第5期35卷 295-298页
作者: 冯琦 高妍 李华 刘秀瑛 薛海鹏 程燕 贾静源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为了解孕妇服用丙硫氧嘧啶(PTU)后胎儿血药浓度及对胎儿甲状腺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例必须行中期引产的妇女顿服不同剂量(50mg、100mg及150mg)PTU后,进行了孕妇末梢血、胎心血和胎儿甲状腺组织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桂北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离培养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年 第1期29卷 62-63页
作者: 程培华 廖耀玲 高秋恩 王端礼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54100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1989年到1994年我们对来源于广西桂林,柳州二地区的1020例临床拟诊为头癣、手癣、足癣、甲癣、体癣、股癣及浅表性念珠菌病等浅部真菌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常规培养,共培养出720株病原性真菌,阳性率为70.5%。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来源: 评论
鳞癌及角化棘皮瘤中P53表达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年 第5期10卷 267-268页
作者: 李东霞 涂平 马圣清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癌基因之。采用DO-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例鳞癌及13例角化棘皮瘤的P53表达。结果61.5%鳞癌P53染色阳性,P53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肿瘤全层。角化棘皮瘤的P53阳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期病变中p53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年 第1期25卷 51-53页
作者: 李东霞 涂平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期病变中p53的表达李东霞,涂平,综述,马圣清,审校早在1979年,Lane和Crawford首次发现在SV40大T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存在种p53基因[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八十年代以来,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对内皮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1996年 第10期11卷 599-601页
作者: 陈洪江 朱国英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
目的:观察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的前体L-精氨酸(L-Arg)和抑制剂WN-硝基-L-精氨酸(LNNA)对内皮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术、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酸、(3H-Td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皮肤鳞状上皮细胞肿瘤中p53蛋白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年 第1期29卷 41-42页
作者: 李东霞 涂平 马圣清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呼和浩特010050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基因突变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基因有2种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了探讨 p53基因突变与皮肤鳞状上皮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种新的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连接系统对29例皮肤鳞状上皮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