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脊髓结构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残疾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自7个医疗中心的124例MS患者(MS组)、101例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NMOSD组)以及110名健康对照(HC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受检者均接受3D T 1WI检查,分割并测量上颈髓平均横截面积(MUCCA)。所有受检者均完成了基线和随访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以及基线25英尺步行实验(T25FW)和九孔钉测试(NHPT)。根据随访EDSS评分将患者分为EDSS进展和未进展。3组间的MUCCA比较使用协方差分析,将年龄和性别作为协变量予以控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HSD检验。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单变量logistic模型筛选预测MS组和NMOSD组基线临床残疾状态或EDSS进展的候选预测因子,采用L1正则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基线临床残疾状态或EDSS进展独立预测因子。将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模型评估EDSS进展的效能。结果144例患者完成随访EDSS评分,随访时间3.30(1.10,6.42)年,其中MS组82例、NMOSD组62例。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协变量,MS组、NMOSD组、HC组MUCCA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S组的MUCCA小于H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07);NMOSD组的MUCCA小于H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0,P=0.002);MS组与NMOSD组MUC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882)。在MS组中,MUCCA是基线EDSS评分(β=-0.03)、基线T25FW评分(β=-0.09)和基线NHPT评分(β=-0.30)的独立预测因子。在NMOSD组中,MUCCA(β=-0.08)、年龄(β=0.06)、基线EDSS评分(β=-0.43)是EDSS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EDSS进展的AUC为0.82。结论MS和NMOSD两种疾病患者脊髓均发生显著萎缩。上颈段脊髓萎缩能预测MS患者的残疾程度,并能预测NMOSD患者临床残疾的进展。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等指标,通过四项指标的标化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及全球水平随年份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及其标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9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发病率、患病率及DALYs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60~岁、70~岁、8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1990—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消除人口年龄构成差异后,中国RA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中国RA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呈平稳趋势。2019年中国RA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s率低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标化死亡率高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结论在过去30年来,中国的RA疾病负担呈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RA防控的宣传教育,尤其关注女性中老年人群的预防控制,制定合理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国RA疾病负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