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3 篇 期刊文献
  • 2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8 篇 医学
    • 49 篇 临床医学
    • 7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工学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8 篇 患者
  • 4 篇 方法
  • 4 篇 肥厚型心肌病
  • 4 篇 冠心病患者
  • 3 篇 高血压
  • 3 篇 左心室
  • 3 篇 血浆
  • 3 篇 临床特征
  • 3 篇 冠心病
  • 3 篇 华法林
  • 3 篇 高密度脂蛋白
  • 3 篇 诊断
  • 3 篇 药品不良反应
  • 3 篇 临床特点
  • 2 篇 体外循环
  • 2 篇 不良事件
  • 2 篇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 2 篇 试验结果
  • 2 篇 验证
  • 2 篇 作用机制

机构

  • 10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8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7 篇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
  • 6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3 篇 卫生部心血管药物...
  • 3 篇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
  • 3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 篇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
  • 2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2 篇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
  • 2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2 篇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 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 1 篇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作者

  • 35 篇 李一石
  • 18 篇 贾友宏
  • 18 篇 樊朝美
  • 15 篇 刘红
  • 13 篇 闫丽荣
  • 12 篇 杨尹鉴
  • 12 篇 华潞
  • 10 篇 郭曦滢
  • 9 篇 管晓媛
  • 8 篇 王冬雪
  • 8 篇 段福建
  • 7 篇 江岳鑫
  • 7 篇 黄一玲
  • 6 篇 蒋娟娟
  • 6 篇 刘玉清
  • 6 篇 韩璐璐
  • 6 篇 李彦
  • 6 篇 田蕾
  • 6 篇 赵世华
  • 5 篇 娄莹

语言

  • 6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6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西苯唑啉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西苯唑啉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郭曦滢 樊朝美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西苯唑啉是一种咪唑啉的衍生物,属于Ⅰ a类抗心律失常药,曾被用作治疗上性心动过速或性心律失常.自Hamada第一次报道西苯唑啉能显著降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左流出道压差以来,国一直有尝试西苯唑啉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
来源: 评论
OATP1B1/BCRP/MRP2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OATP1B1/BCRP/MRP2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人体药代动力学...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田蕾 韩璐璐 蒋娟娟 刘红 黄一玲 李一石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目的: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他汀类降脂药,体细胞试验结果表明,OATP1B1和BCRP/MRP2转运体分别介导该药的肝细胞摄取和胆汁排.由于他汀类药物是长期连续用药,在多剂量连续给药条件下观察肝胆转运体基因型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更有意义...
来源: 评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年 第8期11卷 608-611页
作者: 郭颖 贾友宏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脏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动脉粥样硬化也称动脉硬化(AS),是以血管内皮受损、功能障碍为起始的慢性进展病理变化,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基础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S是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来源: 评论
极度左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显著升高
极度左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显著升高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郭曦滢 杨尹鉴 樊朝美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目的:心肌细胞中的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肌受到牵张、壁张力增大时释放增加.NT-proBNP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显著升高,是HCM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研究在左极度肥厚患者(壁厚度≥ 30 mm)与轻、中度肥厚患者...
来源: 评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江岳鑫 贾友宏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来源: 评论
应重视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应重视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杨尹鉴 樊朝美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主要由心肌肌小节基因突变导致的,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以非对称性间隔肥厚(≥15mm)为主要病理表现,以胸闷、胸痛、黑朦、晕厥及心源性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心肌病,是青少...
来源: 评论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中蛋白质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中蛋白质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王冬雪 刘红 闫丽荣 管晓媛 江岳鑫 张晓星 华潞 贾友宏 陈珏 顼志敏 李一石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100037
目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中蛋白组分变化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与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1(serum amyloid A protein1,SAA1)与冠心病的...
来源: 评论
心肌隐窝的空间分布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
心肌隐窝的空间分布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杨尹鉴 樊朝美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37
目的:探讨心肌隐窝的空间分布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以"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和"myocardial crypt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从入选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利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
来源: 评论
平衡超滤对于围术期抗生素浓度的影响观察
平衡超滤对于围术期抗生素浓度的影响观察
收藏 引用
2013中国心脏大会(CHC)
作者: 付志达 管玉龙 蒋娟娟 赵举 孙鹏 龙村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体外循环科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目的:在体模拟实验中,探索平衡超滤技术对于围术期血浆抗生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循环体模拟环路,在平衡超滤期间定期取血浆和超滤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于两种类型的抗生素头孢替安和头孢美唑药物浓度分别进行...
来源: 评论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治疗进展
收藏 引用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年 第3期40卷 331-337页
作者: 张文博 黄星荷 李静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37
血压的升高已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作用因素。在未来,全球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近几年,高血压的治疗领域不断有新的发现。现从全球和中国高血压流行趋势、药物及非药物降压治疗的进展和新版指南更新的探讨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