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3 篇 期刊文献
  • 4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1 篇 医学
    • 146 篇 临床医学
    • 1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2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工学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3 篇 心房颤动
  • 11 篇 患者
  • 10 篇 方法
  • 7 篇 冠心病
  • 6 篇 心力衰竭
  • 6 篇 危险因素
  • 6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6 篇 随访
  • 6 篇 心肌梗死
  • 5 篇 中国
  • 5 篇 预后
  • 5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5 篇 心血管病学
  • 4 篇 资料
  • 4 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4 篇 发生率
  • 4 篇 心血管病
  • 4 篇 临床资料
  • 4 篇 肥厚型心肌病
  • 4 篇 综述

机构

  • 62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1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5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12 篇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
  • 12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10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9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
  • 3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3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2 篇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
  • 2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2 篇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
  • 2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作者

  • 42 篇 杨艳敏
  • 40 篇 朱俊
  • 26 篇 王娟
  • 23 篇 黄毕
  • 19 篇 张晗
  • 19 篇 田力
  • 14 篇 谭慧琼
  • 14 篇 梁岩
  • 13 篇 邵兴慧
  • 12 篇 杨跃进
  • 10 篇 乔树宾
  • 9 篇 万槐斌
  • 9 篇 闫军
  • 8 篇 郭彩霞
  • 8 篇 张澍
  • 8 篇 马丽红
  • 7 篇 李守军
  • 7 篇 樊朝美
  • 7 篇 杨尹鉴
  • 6 篇 吴永健

语言

  • 18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急重症中心"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5期30卷 465-468页
作者: 史立英 黄洁 胡盛寿 宋云虎 王巍 郑哲 廖中凯 邱建丽 王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北京市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 北京市10003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0年内连续进行的439例心脏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患者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提取本中心心脏移植数据库中2004-06至2014-06期间完成的439例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数据。将患者按性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 第5期43卷 455-458页
作者: 万槐斌 杨艳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 100037
合理的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心房颤动(房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等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因此抗凝治疗已经成为这些心血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冠状动脉分叉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9期30卷 827-832页
作者: 何源 张冬 尹栋 徐波 窦克非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变患者1545例(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三级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状况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62-63页
作者: 刘少帅 谭慧琼 刘小宁 于丽天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急重症中心100037
目的: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情况,药物治疗及预后。  方法:自2013-04至2013-10于全国范围内选取7家符合资质的三级综合医院,入选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 第48期95卷 3903-3907页
作者: 糜家睿 刘志敏 杨绳文 华伟 陈柯萍 丁立刚 张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律失常中心 北京100037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次行CRT植入的202例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和电话随访资料.定义随访终点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酶生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8-19页
作者: 万槐斌 杨艳敏 朱俊 黄毕 王娟 吴双 北京市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内科急重症中心100037
目的:体外评价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组织因子途径诱导的凝血酶生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方法:采集6个健康成年人(年龄从26~60岁)空腹静脉血。分离乏血小板血浆,采用递增浓度的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预处理,采用校正的自动凝血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性别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的差异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8期30卷 744-748页
作者: 王新洁 梁岩 朱俊 杨艳敏 马文芳 刘明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国急诊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中有心房颤动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按性别将患者分成男女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循环microRNA作为心血管潜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 第38期95卷 3157-3160页
作者: 赵天明 王增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 100037
心血管(CVD)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探索可靠的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对于CVD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通过特异性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6期30卷 608-610页
作者: 张继强 凤玮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 北京市100037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及其心血管的高患率,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同时,老年患者较低的生理功能储备且多合并伴随疾使这类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移植患者血肌钙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7期30卷 713-715页
作者: 史立英 黄洁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北京市100037
心脏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心脏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术后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急性排异反应、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及急慢性移植物功能衰竭仍是影响心脏移植患者近期及远期生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