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食管癌是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炎性生物标志物。...
详细信息
目的食管癌是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炎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NLR和PL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以期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研究提供线索。方法连续选取2010-12-01-2011-12-30在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27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手术前血常规参数检测值。计算NLR和PLR,并按照中位数分组,NLR<2.53为低NLR组(n=138),NLR≥2.53为高NLR组(n=133);PLR<130.4为低PLR组(n=136),PLR≥130.4为高PLR组(n=13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组间差异性,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性。结果 271例患者中,Ⅰ~Ⅱ期178例(65.7%),Ⅲ~Ⅳ期患者93例(34.3%)。将NLR按照中位数分组发现,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作为定量数据在病理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8,P=0.019。将PLR按照中位数分组后,在各临床病理资料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NLR对食管鳞癌结局有一定预示作用,可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线索。
目的探讨和评价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2015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示范研究"建立筛查人群队列,收集卫生经济学和流行病学参数,采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和评价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2015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示范研究"建立筛查人群队列,收集卫生经济学和流行病学参数,采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建立未筛查组模型和筛查组模型。通过将现场调查获得的人群筛查、诊断、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成本数据代入模型,以模拟中国农村妇女在采用不同筛查方案干预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预测20年后的筛查效果[包括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风险、挽救的生命年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收益]和相应的成本费用,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有5种,包括醋酸或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A/VILI)法、HPV快速筛查技术(care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careHPV+TCT、careHPV+VIA/VILI,筛查间隔时间有3个,包括1年1次、3年1次和5年1次,共15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结果与未筛查组相比,15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可降低累积发病风险22.65%~51.76%。在同一筛查间隔时间,careHPV分别与TCT、VIA/VILI法比较,降低的累积发病风险、挽救的生命年、增加的QALY、收益均较高。15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为(0.44~3.24)万元/生命年,成本效用比为(0.15~1.01)万元/QALY,效益成本比为7.73~59.10。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优势方案有VIA/VILI法5年1次、VIA/VILI法3年1次、care HPV检测5年1次、careHPV检测3年1次和careHPV检测1年1次。结论VIA/VILI法筛查经济有效,careHPV成本稍高但效果更好。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建议选择careHPV检测5年1次的筛查方案。本研究为确定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提供了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