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食管癌是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炎性生物标志物。...
详细信息
目的食管癌是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炎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NLR和PL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以期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研究提供线索。方法连续选取2010-12-01-2011-12-30在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27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手术前血常规参数检测值。计算NLR和PLR,并按照中位数分组,NLR<2.53为低NLR组(n=138),NLR≥2.53为高NLR组(n=133);PLR<130.4为低PLR组(n=136),PLR≥130.4为高PLR组(n=13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组间差异性,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性。结果 271例患者中,Ⅰ~Ⅱ期178例(65.7%),Ⅲ~Ⅳ期患者93例(34.3%)。将NLR按照中位数分组发现,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作为定量数据在病理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8,P=0.019。将PLR按照中位数分组后,在各临床病理资料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NLR对食管鳞癌结局有一定预示作用,可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线索。
目的采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20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名自限性HBV感染者进行H...
详细信息
目的采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20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名自限性HBV感染者进行HLA-DRB1、DQA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组合分析法比较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携带HLA-DQA1*0102或HLA-DQA1*0301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低于不携带这些等位基因者,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23和0.52。用此两个等位基因进行组合分析发现,仅携带HLA-DQA1*0102或HLA-DQA1*0301任何一个等位基因者,较不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个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降低(OR=0.28,x^2=31.16,P<0.0001),而同时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降低则更为明显(OR=0.16,x^2=5.86,P=0.02)。结论具有两个保护(或危险)作用的等位基因者比不具有或仅有其中一个等位基因者对HBV感染的结局影响更大。
暂无评论